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试卷日期:2017-05-27 考试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某里士五(伍)甲、乙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镕)二合,告曰:丙盗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容(镕),来诣之。”这表明秦代( )A、统一了铸币的形制和重量 B、币制混乱引发社会纠纷 C、货币的杂乱状态得到解决 D、货币铸造权已收归政府2.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 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 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3. 元祐五年(1090年)规定:“凡私自刊刻实录或会要着,徒二年,告者赏緡钱十万。诸戏亵之文,不得雕印,违者杖一百。”宋朝此举的目的是( )A、严禁刊印历史和政治类书籍 B、规范图书市场以避免无序竞争 C、严格图书审查以维护其统治 D、实施版权保护以维护作者利益4. 清代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此现象反映了( )A、封建官僚体制下世泽的延续 B、封建官僚体制有很大的弹性 C、南方士人在科考中占据优势 D、科举制失去了人才选拔功能5. 郭嵩焘(1818年-1891年)是清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他在位时不仅积极研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点。然而其主张却不容于当世,还背上了“汉奸”的骂名。这实质上反映了( )A、列强侵华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 B、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艰难曲折 C、西方政治体制不符合中国国情 D、中西隔绝影响了国人的认识6. 数据显示,1919年6月份的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769万元减至1405万元,使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扭转了对日贸易的被动局面 B、一战使日本对外贸易受挫 C、军阀割据混战殃及中国对外贸易 D、政治运动影响了中日贸易7.
下图是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对画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认识到中国是抗日的主力 B、国共合作抗日得到美国的肯定 C、中美已经结成了反法西同盟 D、美国支持国民政府的一党专政8. 五届人大—次会议指出,要在1978-1985年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业在198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随后,在国庆29周年招待会上,中央提出了大干快上的指导思想,要求“三年大见成效”。这表明( )A、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 B、经济工作中冒进思想有所滋长 C、思想解放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D、改革开放助推了经济快速增长9. 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 )A、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 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10. 史料记载,在1710年至1759年新旧东印度公司合并以后的50年中,英国向东方的出口,计有金银26,833,614镑,货物仅9,248,306镑;美国的对华贸易也以白银为支付手段。这表明( )A、英美在对华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B、殖民掠夺成为英美发展的主要原因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D、英美大量输出白银以平衡贸易收支11. 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 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 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2. 19世纪以来,一些西方画家认识到,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描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这些画家抛弃了几百年来画室作画的传统,提倡户外写生。能够体现这些画家主张的作品是( )A、 B、 C、 D、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首先意味着身份的平等。他眼中的民主化的过程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然而托克维尔本人又是一个贵族,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人民直接参加暴力革命的反思,使他多次表白,他并不热爱民主,他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种“贵族本能”使他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民主所潜在的那种“盲目的本能”,即现代民主有可能在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摘编自《托克维尔文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主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城市化是通过人口、工厂及各种机构向城市流动,而不是通过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工业经济的自我发展来实现的。在强烈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必然向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环境有利的空间(城市)聚集。工厂企业聚集城市促使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城市居民接近工厂和劳务市场,可最大限度地选择报酬较高的工作,并可以节约工作往返所需要的交通费用,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为己服务。城市街区光怪陆离,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城市众多的公共设施为居民带来了方便,使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城市繁荣和物质富裕,使其居民的收入远较乡村优厚。据1890年的统计,城市居民平均家庭财富超过9000美元,而农村家庭则为3250美元,收入差距甚为悬殊。工业化时期,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去开拓新的领域,追求新的成功。这种精神使美国的城市化得以迅速完成。——摘编自李庆宇《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国民政府在抗战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1/3,共200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部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市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个时期城市化的特点。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成祖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病死于榆木川。同年八月,仁宗朱高炽'即位。朱高炽'一反其父的所作所为,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仁宗—上台,施行“恤民之政”宣布停止北征、宫使采买、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等劳民伤财之举。仁宗以杨荣、金幼孜、杨士奇、黄淮等正三品官员兼任大学士。其后,仁宗又复设官品高达一品的公孤官虚衔,并授之以内阁大学士,使阁臣的权位远远高过部权。宣德时,阁臣已获得票拟权,开始直接参预处理国家政事,阁权已相当于相权。仁宗即位三月,即下诏礼部将“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这也成为仁宣两朝推行文官政治的一个辅助措施。仁宗时,还平息了与北部边疆鞑靼部、兀良哈部的战端,恢复了往来边市贸易。尽管仁宗在位时间甚短,但其所施行的政策却为宣宗一朝所继承,以致后代史学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仁宣之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仁宗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仁宗改革的意义。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同时向东南亚各国和太平洋各岛发动进攻。美英荷法四国在这一地区的岛屿几乎全部落入日本之手。1942年5月27日,日本触动联合舰队全部主力,在山本五十六的率领下,发动了进攻中途岛的战役,日本利用其在太平洋上航空母舰的优势,向美国舰队进行调整,并借此诱使美国舰队进行决战,以巩固其在太平洋的地位。美方破译日本联合舰队的密码,事先察觉了日本的企图。美国利用其占优势的空中力量给日本舰队以沉重打击。日本由于中途岛战役的失败,太平洋战场攻势停顿下来,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摘编自王春亮、祝明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海战的国际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途岛海战的有利条件和影响。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李庭芝(1219-1276),字祥甫,随州人,南宋名将。嘉熙末,投到京湖制置使孟珙的幕下。宋嘉熙末年,四川有警,他受命治建始县,广选壮士,教农习武,加强了对蒙古军的防御力量。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主管两淮军务,率军击败蒙古军进攻。此后,在扬州安抚民众,发展生产,扩充军队,加强城防,继续抗元。咸淳五年(1269年),以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援襄阳,因受权臣贾似道掣肘而失利,被贬官,九年七月,任两淮制置安抚使。德祐元年(1275年)春,率军民坚守扬州,元久攻不克。次年初,宋廷降元,两次下诏促其投降,均遭拒绝,三月,忽必烈遣使招降,李庭芝斩其使臣,激励军民誓死抵抗。在福州即位的宋端宗,七月“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李庭芝将扬州的防守任务移交给副使朱焕,朱焕开城投降。泰州守将孙贵、胡惟孝又开城门降元,并将李庭芝献给元军。李庭芝被押到扬州后,仍然誓死不降,最后以身殉国。——摘编自白话本《宋史·李庭芝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庭芝抗元的史实。(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庭芝的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