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以“民族形式”为核心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弘扬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中国传统美德等内容的“中国精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朝着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方向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表明(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中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其根本的价值所在

    ④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某民族自治县围绕本省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使该县各方面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②人们能通过实践活动建立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

    ③创新意识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正确改造世界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是三个“小可爱”:琮琮代表的是良渚古城遗址,头部刻有“饕餮纹”,展现了一种不屈不挠、坚强刚毅的精神;宸宸代表的是京杭大运河,头部使用钱塘江大潮的形象,展现了一种海纳百川的精神;莲莲代表的是西湖,全身覆盖清新自然的绿色和三潭印月的头饰,展现了一种精致和谐的人文精神。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反映了(     )

    ①意识反映外部世界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与之对应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艺术创作活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于一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并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以及过渡时期的起止点?(要求分开作答)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曾记否,旧中国战乱频仍、山河破碎,历经苦难、满目疮痍,国家和民族处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悲惨境地;而如今,中国早已旧貌换新颜,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名列世界前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曾记否,旧中国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命运多舛、颠沛流离,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凄苦境况;而如今,中国人民衣食无忧,享受着殷实幸福的小康生活,作为中国人是多么自豪。

    曾记否,旧中国国势衰微、租界林立,饱受欺凌、毫无尊严,中华民族在国际上地位卑下、遭人轻视;而如今,中国早已抛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昂首阔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新中国73年,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自信满怀,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意气风发。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分析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毛泽东的倡导和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地分析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各阶级状况,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正确地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对象、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政策和策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相互关系,“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

    (1)结合材料一,列举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至少列举两例)。这些斗争的结果表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后,在“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唤出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新的潘多拉盒子。资本主义带给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不是自由和财富,而是野蛮的掠夺和剥削。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历史观作为理论基础,这种种构想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按照这些构想进行的社会实验也都归于失败。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出一条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前提。

  •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了第一次结合 

    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启示我们要以史为鉴,更好发展 

    ④启示我们不能借鉴外国经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9、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7月,中同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指出的出路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进而转入社会主义。这表明(       )

    ①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和归宿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复兴展示了现实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下列观点中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奋斗,解决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新时代,实现了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下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平均分配

    ④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2、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央视推出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下边油画作品《启航一一中共一大会议》运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历史瞬间。这里的“启航”告诉我们(     )

    ①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②中国工人阶级从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③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④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发展,是在其基本矛盾不断激发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这一基本矛看(  )

    ①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利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为根治资本主义疾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③使工业革命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劳动群众

    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注定其必然要失败。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弊端是(     )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剥削和阶级压迫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会被取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儿子对母亲说:“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母亲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儿子又问:“父亲为什么失业呢?”母亲说:“因为煤太多了。”下列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有(     )

    ①经济危机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自身难以治愈的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爆发的特点

    ④生产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马克思在一次对工人的演讲中指出,工人阶级物质生活的略微改善,同资产阶级的财富、奢侈、社会需要和社会享受的迅速增长,不可同日而语。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摆脱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

    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产业工人的境遇更加恶化

    ③资产阶级从人身上获得了更多剩余价值

    ④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进一步护大和加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沿江省市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2)、高二某班正围绕“新时代青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展开讨论,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列两条发言提纲。
  •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4月1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按照《云南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云南省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方案。该方案指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续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政府服务质效。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破除市场准入显性和隐性壁垒,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歇业备案制度,深入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打造“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阐述云南省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提质的依据。

  • 19、下列与下图漫画(作者:林帝浣)蕴含的哲理最一致的是(     )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让宪法深入人心,到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强化国家认同……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     )

    ①依靠人民通过公正司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公民的道德底蕴

    ③推动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

    ④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自觉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