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右侧的实物连接起来

  • 2、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对物质A加热,烧杯上方有“白气”出现,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记录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已知物质A的熔点为38℃,沸点为149℃,则图象中T1℃,T2℃,t2时刻试管中物质A处于态。

  • 3、雾是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填物态变化名称);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今年冬季以来,苏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PM2.5是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填单位名称)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对人体有害,所以雾霾天气应减少开窗通风并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就你所知,提出一条减少这种雾霾天气的可行性办法
  • 4、家庭中的日光灯和控制它的开关是联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两侧的电压为V,给手机充电时,手机电池是。(选填“用电器”或“电源”)
  • 5、表中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4.2×103

    0.88×103

    2.1×103

    干泥土

    约0.84×103

    沙石

    约0.92×103

    0.39×103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B、200g水的比热容是10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一般情况下,我们把1kg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约4.2×107J的能量
  • 6、下面的四个实例中,主要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锯木头锯条发热 B、划火柴点火 C、烧水时水温升高 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
  • 7、以下两个物理量∶①密度,②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A、只有① B、①②均可以 C、只有② D、①②均不可
  • 8、下列自然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夏天,茉莉花开了,满屋飘香 C、秋天,杨树下落叶纷纷 D、冬天,下雪了,雪花飞舞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的智能化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如图甲所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简称HUD,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如图乙所示)。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采用的“智能玻璃”除了具有防晒、调节温度的作用,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象,而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可将车内的光照度设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这种玻璃的透明度和车外光照度成反比关系,其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2)、如图乙所示,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若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3)、根据图丙可知,“智能玻璃”的透明度随车外光照度的增加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车外光照度为250 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到%。
    (4)、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选填“厚度”或“透明度”)。为改善这一问题,厂家对前挡风玻璃进行了改造,应选用下图中的(选填字母)玻璃。

  • 10、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光纤的奥秘

    光纤电缆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光纤电缆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送信号光可以从弯曲的玻璃光纤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而不会“溜”出玻璃纤维,这是为什么呢?如图甲所示,以某种玻璃为例,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平面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平面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入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41.8°,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如图丙所示,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
        并非光线在任何界面都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在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时才能发生。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导纤维在结构上有内芯和包层两种不同的透明介质,光从内芯传播时遇到光纤包层处,会发生全反射现象,从而保证光线不会泄露到光纤外,这样光就只能在玻璃中传播,而不会“溜”出玻璃光纤,如图丁所示。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根据题意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的临界角为
    (3)、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增大入射角(选填“有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4)、如图戊所示,三棱镜由玻璃制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垂直射入,请在图戊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经过玻璃的全部光路图
  • 11、小明家书房台式电脑的一只头戴式耳机外罩坏了,他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实验材料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手机闹铃、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

    A方案

    B方案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很响

    较响

    距离

    18m

    10m

    6m

    (4)、当妈妈在客厅看电视时,小明在书房戴上制作好的防噪声耳罩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在一旁看书的爸爸几乎听不到耳机发出的声音。小明听力训练时,客厅电视的声音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爸爸看书时,防噪声耳罩相当于在处减弱噪声。
  • 12、小明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510m,两次响声间隔1.4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铸铁中的声速。
  • 13、五代时期的《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小明利用方格纸、玻璃板、相同的棋子A和B等器材,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2)、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把与棋子A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应用手电筒对着棋子(选填“A”或“B”)照射。
    (3)、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按照图甲中(选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光屏,若光屏上看不到棋子A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改变棋子A的位置,分别进行三次实验得到了三组物、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5)、若将玻璃板向前倾斜(如图丙),则棋子A的像会向(选填“上”或“下”)移。
    (6)、 小华与其他同学交流评估时,小明提出用发光的字母灯来进行实验会更好,理由是。若字母灯有“F”“O”“T”三种形状,则选择“”形状的字母灯进行实验最好。
  • 1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实验次数

    1

    2

    3

    4

    ∠AON

    20°

    30°

    40°

    50°

    ∠BON

    20°

    30°

    40°

    50°

    (1)、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是否在
    (4)、实验中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光线在纸板上发生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5)、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15、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反复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的音叉把乒乓球弹开了,这说明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该实验,则(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3)、如图丙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后轻拨与重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则钢尺两次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发生了变化;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相同的力拨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此时发出的声属于(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 16、
    (1)、图甲是小华测量木块长度的情形,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图中木块的长度为cm。

              

    甲                            乙                        丙

    (2)、清晨,小明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他借助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所测的时间为s。
    (3)、如图丙,该量筒的量程是 , 小石块的体积是cm3;若小石块吸水,则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 17、
    (1)、如题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已画出入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如题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3)、如题图所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18、如图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透镜,它对光线有作用,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透镜的位置。

  • 19、如甲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的“天眼”。它由许多个反射面组成,其外形相当于(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它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其成像与图(选填“乙”或“丙”)一样。

  • 20、“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白鹭向上飞行时,像的大小 , 像的位置前两空均选填“不变”或“改变”);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m。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