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态之间的变化跟温度联系紧密。(1)、常见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2)、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填物态变化名称);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的;(3)、寒冬,窗玻璃内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打火机里的燃料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在常温下,用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
-
2、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和介质有关,一般在 中传播最慢(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2)、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的往返时间就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的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如果接收到的回声音调升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近;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
①根据如图和文中描述的信息,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狗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频率为16Hz的次声波;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视潜艇B,突然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说明潜艇B正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潜艇A。
-
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图是某次用实验温度计测热水温度时显示的读数,其值为℃。
-
4、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红色碘蒸气,这是过程。已知一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7℃,碘的沸点为184.35℃,这个方案可以防止碘颗粒发生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5、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离屏风越远的听众,听到的声音越小,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
-
6、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如图所示,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超声波水雾机利用超声波能将水打散而形成白雾,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选填“信息”或“能量”)。
-
7、如图,停表的示数为s。
-
8、人工降雨常通过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来实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 从固体变成气体,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9、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化,形成了雾、雨、雪、露、霜、雾凇等等自然现象,如图所示是水的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过程 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过程 C、雾的形成是丙到甲的过程 D、雨的形成是甲到丙的过程
-
10、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比赛时发令员对着旁边一块黑色圆形挡板发令的情景,打后,终点计时员应在看到白烟时开始计时。某个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记录的成绩刚好为12s(),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挡板的主要作用是便于终点计时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响声 B、运动员真实的成绩约为12.29s C、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是因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运动员真实的速度约为7.92m/s
-
11、甲、乙两个匀速运动物体,已知速度之比为v甲︰v乙=1︰2,运动时间之比为t甲︰t乙=2︰3,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s甲︰s乙=1︰3 B、s甲︰s乙=3︰1 C、s甲︰s乙=2︰3 D、s甲︰s乙=3︰2
-
1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成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①图中草叶上的“露珠”是天空下的雪熔化形成的 B、②图中菜叶上的“霜”是空中的水蒸汽遇冷凝华形成的 C、③图中的“树挂”是树叶上的水凝固形成的 D、④图中高速公路上的“大雾”是地面上的水升华形成的
-
13、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情景,其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
14、2024年7月31日,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陈芋汐/全红婵夺得金牌。在比赛中,她们的动作高度协调统一,从侧面看似完全“重合”,如图所示。此时,若说全红婵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观众 B、跳台 C、陈芋汐 D、水面
-
15、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质量的M固体和N固体,M、N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实验后测得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实验中N物质始终是固体,M物质看到能全变为液体,由图象及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 , 缺点是无论如何加热杯内温度都不会高于。(2)、M的熔点是℃,熔化时间是min(3)、若N是晶体,则它的熔点应100℃,若N是非晶体,则它在100℃温度保持不变是因为。
-
16、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凌晨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其中,航天员宋令东、航天员王浩泽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90后”。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3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3次飞行。(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火箭点火后,发射台附近产生了大量“白气”,这是台下导流槽内的水在高温火焰下发生物态变化,先成水蒸气,然后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3)、小明查阅资料得知:当火箭的速度达到了7.9km/s时才可以脱离地球,由此可知,火箭上升过程中做(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运动,火箭上升过程中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火箭是(选填“运动”
或“静止”)的;
(4)、“神舟”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固态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17、 在“十一黄金周”小明一家乘坐新买的新能源小车到诗情画意的惠州巽寮[xùn liáo]湾游玩,在公路边看到了“区间测速”的指示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1)、小明坐在这辆行驶的小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说明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但是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2)、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B时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
km/h,轿车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
(3)、若小明叔叔的车在前面2km,以90km/h速度匀速行驶,在安全情况下小明的车最快 分钟能追上叔叔的车。 -
18、港珠澳大桥(如图甲)全长55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引桥、跨海桥、
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海桥长22.9km,海底隧道长6.7km,大桥设计使用
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乙是港珠澳大桥
的限速牌,请根据以上信息,求:
(1)、当汽车以最高限速行驶,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多少时间?(2)、若一辆汽车通过海底隧道耗时3min,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是否超速? -
19、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其中a装置加有较为密闭的盖子).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图;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图;用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图.(2)、从甲乙丙三图中可总结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①;②。(3)、图丙中的沸点升高说明液体的沸点可能与有关。(4)、酒精灯熄灭后,发现水仍在微微沸腾,其主要原因是:
-
20、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2s.则AB段的平均速VAB=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5)、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