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节干电池电压是V, 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V: 验电器原理:
  • 2、乙醇汽油燃烧的过程是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理论上,完全燃烧 25g 乙醇可以产生8.4X105J的热量,则乙醇汽油的热值是J/kg:如果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将kg, 20℃的水加热到沸腾。(水的比热容为4.2×103J/ (kg℃))
  • 3、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选填“大”或“小”),(选填"沙子”或“海水")上升的温度较高。将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铅块同时放入水中进行加热,经过相同的时间,铝块吸收的热

    .(远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铂块吸收的热量.[c=0.88×103/kg℃), c=0.13X103J/(kg℃)]

  • 4、改变物体的内能方式或 , 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变得烫手,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内能。
  •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右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B、向右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C、向左移动清片,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D、向左移动滑,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 6、由欧姆定律I=UR 变形可得 R=U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源成正比 D、导体电阻跟通过的电流和它两电压无关
  • 7、下列用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人体 B、橡胶轮胎 C、 D、铅笔芯
  • 8、在原子中,不带电的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 9、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四小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丙丁乙甲 B、乙丁甲丙 C、乙甲丁内 D、甲乙丙丁
  • 10、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多 B、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 11、下列有关扩散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B、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一种外在表现 C、扩散只可发生在液体之间 D、扩散快慢与物质温度、状态有关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题23图甲所示,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越大,造成左右耳听到的声音会有所不同,也就是有“音色差”,

    双耳效应在电影院立体声效中应用广泛,通过模拟双耳接收声音的方式,增强观众的沉浸感。此外,在音乐会和演唱会中,通过合理布置音响设备,利用双耳效应使观众感受到更加立体和真实的音效。

     

    (1)、双耳效应主要是利用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不同、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____。
    A、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____。
    A、正前方 B、右后方 C、右前方 D、左后方
    (4)、如题图乙是立体声录音现场情景示意图,两个拾音器模拟人的双耳并排放置,这样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时间差又有声级差效应。
    (5)、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在欣赏音乐时,应该坐在 (选填A、B或C) 位置。
  • 13、“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题22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 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 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区间测速”的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
    (2)、李明坐在这辆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说明以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但是以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3)、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 km/h,轿车(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
    (4)、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
  • 14、某同学将热水、冰水和室温水(水温与室温相同)分别装入纸杯中,如题21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两只纸杯的杯壁上有小水珠出现。则:

    (1)、有小水珠出现的纸杯是: 和 (选填“甲、乙或丙”)
    (2)、这些小水珠产生的原因是:
    (3)、请在有小水珠出现的纸杯上,画出小水珠的大致位置。
  • 15、 如题图所示是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提示牌。

    (1)、其中“100”的含义是: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不能少于多少分钟?
  • 16、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6s后收到波的回声,如果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求:
    (1)、声音传播的路程有多少m?
    (2)、此处海水深度是多少m?
  • 17、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题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题1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 (用字母表示)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由此可以说明蜂蜡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由此可见,蜂蜡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18、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题图①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则两个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2)、如题图②所示,在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直到几乎“听不到”,由此得出声音不能在传播。
    (3)、题图①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19、某同学自制了一个每秒滴下2滴水的“滴水计时器”。他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玩具车上,并把玩具车放置在水平木板上,用来测量玩具车运动的速度,如题图甲所示。释放玩具车后,水滴在木板上的位置如乙图所示。

    (1)、如题图乙所示,玩具车做 (选填“匀速”或“非匀速”)运动,玩具车从A运动到D所用的时间是s。
    (2)、如果要测量玩具车在A、D两点间的速度,他还要知道的物理量是;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3)、请写出测量玩具车在A、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的公式:
  • 20、

    (1)、如题(1)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温度计的示数是
    (2)、在题(2)图中作出汽车以 20m/s 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的 v-t 图像。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