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 2、如图所示的是小彤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

    (1)、除了图甲画出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实验时小彤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
    (2)、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B应选择外形(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本实验运用的探究方法是(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小彤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所选玻璃板(填“垂直”或“平行”)于桌面放在白纸中央,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的位置。
    (4)、在(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更好;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实验中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强将玻璃板沿玻璃板位置向右平移,蜡烛A的像的位置(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虚”或“实”)像。
    (6)、如图乙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C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像。用与铅笔C完全一样的铅笔D找到了铅笔C像的位置,具体的操作是
    (7)、实验结束后,小强整理器材时将丙图的白纸沿玻璃板位置对折后,用一枚细针分别在A1、A2、A3处扎眼,打开白纸,发现B1、B2、B3处也有了针眼,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
  • 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小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N转动。

    (1)、实验前,应将纸板放置于平面镜上。一束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时针方向转动。
    (2)、某时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其反射角等于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束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
    (4)、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
  • 4、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小荣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直放置平面镜前2 m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视力表距离小荣1 m。求:
    (1)、小荣自己的像高度是多少?
    (2)、小荣看到视力表的像离她的距离是多少?
    (3)、若小荣向平面镜走近0.5 m,则她与镜中人的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 5、如图所示的为水位测量仪的原理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完成A点发出的光经过水面反射照射到B点的光路图
    (2)、A点在水中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填“虚”或“实”)像。
    (3)、若光斑B向右移动,说明水位
  • 6、按题目要求作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 7、 在“走进西藏”活动中,小明对藏民用面积很大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烧水(如图甲)很好奇。于是他利用不锈钢汤勺的内表面当作凹面镜,将平行的光正对“凹面镜”照射,光路如图乙所示。

    (1)、使用太阳灶烧水,水壶应放在(填“a”“b”或“c”)点。
    (2)、小明还观察到收集微弱电视信号的“卫星锅”(如图丙)也有类似结构,你认为“卫星锅”之所以设计成凹形锅,是利用凹面镜对“信号”有(填“会聚”或“发散”) 作用,同时锅表面应该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填“反射”或“吸收”)性能的材料。
  • 8、下列实例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是;利用光的反射的是。 (以上均填序号) ①水中倒影;②墙上的手影;③云在水中飘;④露珠下的叶脉变粗;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⑥小孔成像;⑦潭清疑水浅。
  • 9、汽车后视镜发明以后,方便了司机观察后方来车。目前,汽车两侧的后视镜用的是(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物体通过该光学元件成立的(填“实像”或“虚像”),选用该光学元件的优势是
  • 10、阳阳身高1.5 m,当她站在平面镜前2 m处时,她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 m;当阳阳后退远离平面镜时,她在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不透明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 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 11、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三种色光组成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照射在白屏上,白屏上出现了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现象。
  • 12、身高1.8 m的冬宇站在长1 m的平面镜前2 m处,关于他与镜中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①如果冬宇向着镜面以1 m/s的速度移动1 s后,像距他2 m;②冬宇把手指压在玻璃镜面上,发现自己的手指与它的像相距6 mm,则该镜面厚3 mm;③冬宇想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平面镜至少长0.8 m;④冬宇在平面镜中能成自己完整的像,但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

    A、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④
  • 13、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台球桌面,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表示四个入球孔,如果一个球按图中表示的方向被打击运动,球一旦碰边可以多次反射,那么这个球最近将进入的球袋是(  )

    A、4 B、3 C、2 D、1
  • 14、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 , 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成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A、ab B、bc C、cd D、de
  •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亮的为水坑 B、树荫下的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C、月亮在水中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D、太阳灶是利用凸面镜使光会聚的
  • 16、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玻璃震碎 B、避免噪声 C、为了美观 D、避免玻璃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 17、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B、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C、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月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D、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月亮是光源 B、灯光秀的光——光的直线传播 C、桥的倒影——光的反射 D、彩虹——光的色散
  • 19、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安和小康两位同学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琴弦的松紧程度

    1

    20

    0.3.

    2

    0.5

    3

    40

    0.5

    4

    尼龙绳

    30

    0.5

    5

    尼龙绳

    40

    0.5

    6

    尼龙绳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四,应选用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均填编号)
    (2)、小康同学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想验证猜想二,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3)、小安同学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猜想三,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cm。
    (4)、在上述探究实验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改变另外一个因素,进而寻找出研究的问题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5)、通过实验,他们归纳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琴弦长度越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他们又做了其他尝试:相同的四个玻璃瓶中装有不等量的水,如图1所示,用一根钢棒敲击四个玻璃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玻璃瓶(填“甲”“乙”“丙”或“丁”)。
    (6)、在某课外活动中,几位同学也在做这个实验。如图2,他们从左至右依次用嘴吹了三个水瓶瓶口,发现音调逐渐变低,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2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 20、跨学科实践活动:甲、乙两组同学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表一

    材料

    棉花

    泡沫

    报纸

    塑料袋

    最大可听距离/m

    2.2

    1.8

    3.7

    3.0

    表二

    材料

    棉花

    泡沫

    报纸

    塑料袋

    响度/____

    (1)、甲组,实验原理:响度的大小与有关,因为声能在传播过程中会损耗,所以响度逐渐变小。材料:闹钟,鞋盒,卷尺,泡沫,报纸,棉花,塑料袋。

    步骤1:聆听闹钟走动时的咔嚓声,注意它的和音调。

    步骤2:铺一些棉花在鞋盒底部,把闹钟平放进去,将其余棉花填满鞋盒,盖上盒盖。

    步骤3:从声源处逐渐远离,直至 , 记录此时人离声源的最大距离。换其他测试材料,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数据如表一。

    (2)、乙组,利用手机软件“噪声监测仪”进行测量。步骤1、2与甲组同学相同。

    步骤3:

    (3)、表二中填入的单位是
    (4)、根据甲组同学数据,预估手机监测到响度最大时,填充的材料是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