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三次模拟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2015-2016学年物理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区域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二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模物中考二理试卷
-
1、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图-1所示,用饭勺盛饭时,有一些饭粒粘在饭勺上,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如图-2所示,厨师通过闻味道的方式判断食材是否新鲜,这利用了分子不停地做的运动。如图-3所示,往热锅里加入酱油,锅里的菜汤很快变黑: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选填“剧烈”或“缓慢”)。
图-1 图-2 图-3
-
2、(1)、如图中若开关闭合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为箭头所指方向,请将电池、电压表两个元件符号分别填入虚线框内,使开关闭合后灯泡L1和L2串联且都能够正常发光;(2)、 如图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测电阻 R电压)
-
3、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7.4IA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A B、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 0.6A C、导体甲的电阻小于导体乙的电阻 D、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4、善于动手的小乔做了一个小实验:将一张口香糖包装锡纸剪开,形成中间狭窄的条形,并将锡纸接在5号新买电池的正负极(如图所示),随后,锡纸中间部分竟然快速燃烧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锡纸连在电池两极,利用了锡纸的导电性 B、锡纸能燃烧的原因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C、锡纸两端的电压为1.5V D、锡纸中间狭窄的部分横截面积小,电阻大
-
5、物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静电飞花”的实验。老师先将用羊擦过的白色塑料盘放在桌面上,再将一个带有把手的金属盘贴紧塑料盘,在金属盘上撒一些纸屑。将金属盘抬起时,其上的纸屑就会飞散开来,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羊毛摩擦过的塑料盘变成了导体 B、白色塑料盘带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C、纸屑飞散开来是因为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 D、该实验的原理和验电器的原理相同
-
6、如图 a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如图b为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 a中汽缸内的蒸气体积膨胀,从而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牵引力 B、汽缸内的蒸汽推动活塞时,内能减小 C、从能量转化角度讲,蒸汽体积膨胀推动活塞工作时与图乙所示的原理相似 D、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甲乙丙丁
-
7、如图是古人“钻木取火”的场景,下列与其内能改变方式相同的是( )A、抱团取暖 B、釜底抽薪 C、摩擦生热 D、扬汤止沸
-
8、入冬以来各地的马拉松比赛如火如荼。如图。已知半程马拉松距离21km,第一名的选手用时70min跑完全程。
(1)比赛队伍经过大桥,大桥全长2600米。以平均速度计算这名选手通过大桥用了多长时间?
(2)设马拉松队伍通过大桥时长度不变,队伍均匀前进的速度为4m/s,整个队伍通过大桥共用时700s,马拉松队伍有多长?
-
9、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停表测平均速度;(2)、实验的原理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4)、图中段的距离 , 测得时间 , 则段的平均速度;(5)、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6)、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7)、(选填“>”“<”或“=”)。
-
10、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
(1)小明安装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时,组装实验器材应该采用(选填“A”或“B”)方案依次组装;
方案A:温度计、烧杯、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方案B:酒精灯、铁圈、石棉网、烧杯、温度计
(2)实验中所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4)如图2所示,这是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情形,图(选填“A”或“B”)表示水正在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情形;
(5)水沸腾时有大量的“白气”从纸盖的小孔冒出,“白气”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6)实验过程中收集九组数据相比收集五组数据的好处是(只填字母);
A.只有九组数据才能得到结论
B.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C.得到的物理规律更接近实际
(7)实验后小明发现同桌的小安还没有完成实验,小安将水加热到沸腾共用时 , 请你帮小安分析出导致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即可)。
-
11、某五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50cm、18.51cm、18.515cm、18.80cm、18.49cm;他们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该书宽度应记为。
-
12、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冰晶,此过程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
13、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地跳动,说明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D、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牙咬住木棒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
14、工人甲在一很长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最多可听到(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两次或三次都有可能
-
15、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东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西运动
-
16、几位同学讨论如图所示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单位:℃)。
纯铁1535
海波48
铜1083
冰0
铅660
固态水银-38.8
锡232
固态酒精-117
A、锡掉入纯铁水中不会熔化 B、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C、水达到0℃时就一定会结冰 D、南极的最低气温达到-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
17、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
18、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小明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实验次数
1
2
电阻R/Ω
5
10
电流I/A
0.40
0.20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端。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V;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两电表指针的位置不变电路中有一处故障,可能是(选填序号)。
①电流表短路 ②电压表短路 ③导线a断路 ④导线b断路
(3)排除电路故障后,小明先后用5Ω、1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实验中,通过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小明据此得出结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请指出实验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写出一条即可)。
-
19、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如表给出了可供选择的几种导体,分别用a、b、c、d四个字母代表。
导体序号
导体长度L/m
横截面积S/mm2
材料
a
1.0
0.4
锰铜
b
1.0
0.2
锰铜
c
0.5
0.2
锰铜
d
0.5
0.2
镍铬合金
(1)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应分别将导线(选填导线序号)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或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实验中,分别将导线b、c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Ib<Ic , 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关系,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导体的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3)把导线c、d分别接入电路是为了探究导体的电阻与的关系;
(4)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法。
-
20、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体积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均为 , B球质量为 , 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处由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处由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由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坑的深度分别为和 , C、D两球陷入沙坑的深度均为 , 且。(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2)、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坑的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选填“有关”或“无关”)。(3)、比较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坑的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4)、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坑的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