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三次模拟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2015-2016学年物理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区域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二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模物中考二理试卷
-
1、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虽然相对于“舟行”,而以人为参照物,舟是的,故而“人不觉”,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运动与静止的。
-
2、下表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所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将a、b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a:;b:;最后一列取平均值的目的:。某同学测量了三次,求得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5 mm、0.088 mm和0.087 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mm。
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mm
平均值/mm
1
2
3
-
3、小霞练习使用刻度尺、秒表测量长度和时间。(1)、小霞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课本的长度,四次读数分别是26.98 cm、26.01 cm、26.00 cm、26.02 cm。其中错误的数据为 , 该课本的长度应为cm。(2)、小霞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测量时细铜丝紧密缠绕,图中L=cm,如果测量时发现缠绕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小霞用秒表测量某同学跑800 m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显示的时间是s。
-
4、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A到C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人站在C处静止不动,汽车在A处、B处各鸣笛一次,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为1 s,已知汽车的速度为声速的十分之一,则人听到两次鸣笛声的时间间隔为(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A、s B、s C、s D、s
-
5、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位置向东做直线运动,在0~30 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早出发3 s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以甲为参照物,乙一直向东运动 D、甲、乙在运动过程中相遇2次
-
6、某商场外墙悬挂着一条巨型条幅,从上到下写着“广州荔湾欢迎您”字样,在对面的观光电梯中,小昕对着该条幅先后拍了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则( )A、小昕相对于条幅向下运动 B、小昕相对于观光电梯向上运动 C、观光电梯相对于条幅向上运动 D、条幅相对于观光电梯向上运动
-
7、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根据信息可推断此过程中( )A、配速即平均速度 B、小芳每分钟步行15 km C、小芳的平均速度为4 km/h D、小芳步行3 km用时15 min
-
8、一辆汽车的速度是36 km/h,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是10 s,一辆自行车1 min通过600 m的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最大 C、汽车的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
9、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秒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对于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B、选择量程为0~1 m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C、使用秒表前,要先观察秒表是否调零 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速度
-
10、小荣同学在用皮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时,由于拉得过紧,会使测得的身高比真实身高(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
11、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若认为中国空间站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神舟十八号”飞船 B、中国空间站 C、地面指挥中心 D、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航天员
-
12、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了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其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 )A、2 cm B、2.0 cm C、2.00 cm D、2.000 cm
-
1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举足为跬,倍跬为步”,即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 )A、1 mm B、1 cm C、1 m D、1 km
-
14、晶晶同学在探究萘熔化或凝固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1)、萘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凝固点是℃;(2)、BC段表示的是过程,EF 段表示的是过程;(3)、熔化过程经历了分钟,此时萘所处的状态是 , 凝固过程中萘的温度(选填“变化”或“不变”).
-
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 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 210 ℃ C、乙物质在 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 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
1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和 ,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17、北方的冬天,下过大雪后,常用装满盐水的洒水车,给主要马路喷洒盐水,使雪熔化,这是因为( )A、盐水是热的,把雪熔化了 B、盐水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C、盐水升高了水的熔点 D、盐水吸收太阳的热量多
-
18、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
19、关于物质的熔化正确的说法是( )A、物质在熔点熔化需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也不断升高 B、物质在熔点熔化需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不再升高 C、晶体在熔点熔化需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 D、晶体在熔点熔化不需要再吸收热量,温度不再升高
-
20、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A、沸点低 B、凝固点低 C、沸点高 D、凝固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