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城市,除汉族外,主要还有( )

    ①回族
    ②苗族
    ③维吾尔族
    ④哈萨克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下列四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中,能反映乌鲁木齐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 3、乌鲁木齐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因为它( )

    ①位于我国西部,深处亚欧大陆腹地
    ②是中国西部和亚洲中部地区交流的纽带

    ③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

    ④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4、根据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下列适合在乌鲁木齐创办的企业有( )

    ①手工羊毛毯加工厂

    ②海鲜食品加工厂

    ③进出口贸易中介所

    ④果汁饮料加工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下列关于新亚欧大陆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亚欧大陆桥西起中国连云港,东至荷兰鹿特丹 B、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提升了乌鲁木齐在中国西部乃至亚洲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C、新亚欧大陆桥实际上是一条洲际铁路 D、新亚欧大陆桥途经我国多个省级行政区域
  • 6、下列关于“乌洽会”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自1992年起,每年9月都会有大批国内外客商云集乌鲁木齐,参加一年一度的经贸盛会

    ②“乌洽会”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区域国际经贸交流盛会

    ③2011年,“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一亚欧博览会
    ④“乌洽会”大大提升了乌鲁木齐国际商贸中心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7、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亚洲中部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是( )
    A、喀什 B、哈密 C、库尔勒 D、乌鲁木齐
  • 8、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呼伦贝尔草原海拔在650至700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区,全年日照时数达2700小时以上。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当地牧民住蒙古包,身着宽大的蒙古袍,传统的食品主要有白食、红食和茶食等。

    (1)、根据材料一,将甲、乙、丙按年降水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呼伦贝尔草原成为“牧草王国”的自然条件。
    (3)、从材料二中选取一项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 9、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是十分好客的,当你到牧民家里去做客,他们会热情招待你。据此,完成下题。
    (1)、席间,牧民会唱起悠扬的民歌。他们唱的民歌可能是( )
    A、《浏阳河》 B、《牧歌》 C、《四季歌》 D、《刘三姐》
    (2)、牧民会端出好茶、好酒、好肉款待客人。这茶、酒、肉很有可能是( )
    A、西湖龙井茶、绍兴老酒、火腿肉 B、铁观音、茅台酒、牛肉 C、奶茶、奶酒、羊肉 D、乌龙茶、汾酒、羊肉
  • 10、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风着陆场。东风着陆场的优势是( )
    A、纬度低,云量多,能见度低 B、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晴天多 C、距海较近,降水多,植被稀少 D、海拔高,地表崎岖,空气稀薄
  • 11、下表为我国北纬45°附近某山地东西两地区气候和地形资料。读图,完成下题。

     

    1月均温(℃)

    -15.5

    -19.8

    7月均温(℃)

    23.5

    19.6

    年降水量(毫米)

    446

    356.5

    平均海拔(米)

    130—266

    800—1100

    (1)、甲、乙两地区的气候特征差异表现为( )
    A、甲地比乙地降水多,夏季气温低 B、乙地比甲地降水少,较为干旱 C、甲地比乙地海拔低,冬季气温低 D、乙地比甲地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2)、从地形和气候看,乙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

    ①草原广阔,放牧牛羊

    ②开辟梯田,种植小麦

    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

    ④商品基地,扩种水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东西长1300千米,南北宽520千米,面积达33万平方千米,海拔在800米至14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山麓、戈壁和绿洲。

    乙盆地,又称为紫色盆地、红色盆84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长江上游,海拔500米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之一。

    材料二:甲、乙两区域典型城市某年的气温资料。

    城市

    项目

    1月份

    7月份

    年降水量

    日均高温

    日均低温

    日均最高温

    日均最低温

    喀什市

    3℃

    -12℃

    34℃

    20℃

    61.5毫米

    成都市

    13℃

    4℃

    33℃

    23℃

    734.8~1142.3毫米

    (1)、根据材料一,分别判断甲、乙两盆地的名称,并写出其共同的地势特征。
    (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分析甲、乙两盆地农业生产特色形成的自然原因。
    (3)、甲盆地的人们在发展绿洲农业的过程中,创造了何种灌溉设施?请你为该区域农业发展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13、美味的吐鲁番葡萄离不开该地独特的气候。下列与吐鲁番气候特征相符的是( )
    A、 B、 C、 D、
  •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麓地带有一种古老的灌溉工程——坎儿井,长期为绿洲居民灌溉农田所用。读坎儿井示意图,完成下题。

    (1)、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雨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冰雪融水
    (2)、下列属于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的有( )

    ①夏季高温
    ②光照强
    ③降水充沛
    ④昼夜温差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5、20世纪中叶以来,塔里木盆地绿洲面积萎缩加速,许多绿洲废弃。读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图,完成下题。

    (1)、与古绿洲相比,现代绿洲分布向( )

    ①盆地边缘移动

    ②河流上游移动

    ③盆地中心移动

    ④河流下游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科技
  • 16、与深圳相比,喀什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海陆交通便利 B、位于西北边陲,有利于和亚洲中部地区国家贸易往来 C、劳动力充足,科技力量雄厚 D、资源丰富,经济比较发达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暑假里,我们为了弄清楚“猕猴桃村”的变迁,首先查找了该村的资料,包括报纸上的报道、电视专题片;我们还上网查找了相关的网络资料以及图片。我们骑自行车来到该村,首先到达村委会说明来意,受到了村委会全体成员的欢迎。村委会成员带领我们来到村民的猕猴桃园里,让我们与村民直接对话。我们用数码相机拍摄了许多照片,了解了猕猴桃种植发展的情况⋯⋯该村猕猴桃种植有30年的历史了,近几年得益于国家鼓励发展林果业的政策,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更加优化,成为省里典型的经济发展“百强村”。

    (1)、资料来源:调查访谈、 
    (2)、上述材料中,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从资料的可靠度来筛选,小辉和小群该如何选择这些资料?请说明理由。
    (3)、上述材料反映了该村哪些方面的变化?
  • 18、2023年11月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乌镇某学校学生小芳准备写一篇相关的通讯报道。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做法能够帮助小芳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有( )

    ①到会场拍照片
    ②观看电视报道
    ③采访参观群众
    ④手机上网搜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相对于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具有的特点是( )
    A、更直接,不可靠 B、间接,不可靠 C、更直接,更可靠 D、间接,更可靠
  • 19、产业融合再造嘉善。嘉善县有个独特的“13579”现象:10%的人口在上海工作、生活、学习,30%以上的工业产品为上海配套,5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70%的游客来自上海,90%的外资和县外内资直接或间接受上海影响进入嘉善。该现象促进了嘉善县( )
    A、区域位置的重塑 B、自然条件的改变 C、人文要素的优化 D、行政区划的调整
  • 20、在我们探寻身边的变化、感悟生活中历史进程的时候,对于收集到的口头传说,最重要的应该是分析它( )
    A、年代久远的程度 B、真实可信的程度 C、流传广泛的程度 D、生动有趣的程度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