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默写古诗文。(1)、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3)、人生遇挫时,读读陆游,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 , ”汲取坚持的信念;心浮气躁时,读读诸葛亮,从《诫子书》中的“ , ”领受修身治学的教诲;遭人误解时,读读《论语》、从“ , ”中学习对待误会的态度。(4)、默写谭嗣同的《潼关》。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在时间的长河中,岁月留下了无数的褶皱。它们如同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印记,昭示着岁月的风霜和人事的沧桑:古籍泛黄封皮的褶皱,记录着文化的传承;老人沧桑面庞的褶皱,讲述着人生的跌宕;大自然高山奇石的褶皱,彰显着亘古的力量;青春日记本上的褶皱,演绎着成长的滋味……总之,每一道褶皱,都铭记着生命的美好与真挚。
请以“ ▲ 的褶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词语或词组;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大孔雀蝶为了结婚这个它生命的唯一目的,具备了一种奇妙的天赋。它能飞过长距离,穿过黑暗,越过障碍,发现自己的意中人。两三个晚上的时间里,它用几个小时去寻觅,去调情,如果不能逆愿,一切全都完了,极其准确的罗盘失灵了。极其明亮的灯火熄灭了。那今后还活个什么劲儿呀!于是,它便缩到一个角落里,清心寡欲,长眠不醒,幻想破灭,苦难结束。
②蟋蟀的歌声是“格里——依——依”“格里——依——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你一听就会猜想到它的振动膜是极其细薄而宽大的。如果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的话,它的声音就不会变化,但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
③蚱蜢是个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保护的那些昆虫;这还证明它们特别喜欢肉食,但又像螳螂那样只吃自己捕获的猎物。这个蝉的剑子手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须用素食加以遇剂。吃完肉喝完血之后,还要来点水果什么的,有时候,实在没有水果,来点草吃吃也是可以。
(1)、《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你从上述三段选文中获得了哪些科普知识?(2)、《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生动有趣,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请你结合画横线句子分析。 -
4、阅读
难以逃脱母爱的法眼
①母亲节的时候,我买了一大捧康乃馨回家看母亲。父亲说“你妈又看不见,买这么多花干嘛?”我说:“妈喜欢了一辈子花儿,她闻得到,就值得。”
②母亲在院子里“练功”,一招一式,认真严谨。几年来,她一直风雨不误,不敢有半点马虎,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
③母亲眼睛看不见已经快8年了,她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想起来我就满心愧疚。每当我游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时,总忍不住在心底生出一丝悲凉,若母亲还看得见,带她来,该有多好。
④这就是母亲的遗憾,如此境地,想着的还是如何照顾我们。尤其是吃,厨房是母亲一个人的舞台。她做的饼是一绝,吃起来妙不可言,令人回味无穷,以至于有一次我忍不住和母亲说,真想吃您做的蕙花饼啊!
⑤午睡的梦里都是她做的葱花饼的味道,醒来的时候还砸吧砸吧嘴,意犹未尽。
⑥起床后,看到饭桌上竟然真的有一盘热气腾腾的葱花饼,这不是梦,原来真的是它的香味飘进了我的梦里。那是失明的母亲为我做的,我仿佛看到了她在黑暗中摸索着,抖开面袋子,舀面、加水、和面,又是怎样指挥着父亲生火、抹油、撒葱花。就为了自己儿子一个贪吃的念想,她在黑暗里折腾了两个多小时,靠想象还原着自己的手艺。
⑦母亲在黑暗的世界里,一心向阳;母亲在寒凉的尘世中,一心向暖。
⑧小时候,我常常在网吧被抓了现行,也不知道是谁通风报信,母亲总是能够准确无误地逮个正着。我偶尔撒个谎,想出去撤个野,母亲眼睛毒辣,似乎总能读懂我的那点小心思,只要你和她的眼睛对视,就什么都别想瞒过她。
⑨我受到的一点儿伤害和委屈,在她眼里,就像衣服上掉落了扣子,或者破了一个洞,她总是无声地为我缝补,再悄然用她的爱,熨平。
母亲的眼睛,从多年前的视线模糊到隐约可辨,终日挣扎在暗淡的光线里,直到有一天,终于连一丝一毫的事物都无法再看见。那一刻,母亲的眼睛,死了。即便如此,我依然无法在她那里讨得半点“便宜”。很轻微的一声叹息、刻意隐忍的一个喷嚏,都会引起她的不安,她就会不停地叮嘱我吃药、喝姜汤,她把衰竭的视力转化为敏锐的听觉,依然对我“严加防范”。母爱的法眼恢恢,容不得我有半点差池。
这就是母亲毒辣的眼睛,细致入微的爱。
“老妈啊,你这是想练成武林高手啊!”我和母亲说。
母亲笑了,却没有受到影响,仍旧一丝不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她的认真劲儿看着很好笑,而我却眼含泪水。母亲这么拼命地“练功”,的确是肩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让自己健健康康,不给她的孩子再添半点儿乱。
母亲的眼睛死了,可是母亲的爱,永远活着。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的孩子,哪怕我已人到中年,哪怕她已白发苍苍,我依然还是她不放心的孩子。我是她寄存在人间的,用她全部光阴兑换来的,舍不得花的一张支票。
(1)、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母亲“练功”→→母亲逮住在网吧的“我”→ →母亲发现“我”受到的一点伤害和委屈
(2)、说说文章第②段“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中的“神秘的使命”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选文在第③段交代“母亲眼睛失明的时间长和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遗憾”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难以逃脱母爱的法眼”的含义。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冠”之礼法知多少
①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的词语,比如“衣冠楚楚”“怒发冲冠”“桂冠”“夺冠”等。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
②《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字”。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卉(bià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舟(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
③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释名》中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士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晋语》云:“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冠”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
④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可见,“冠”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衰渎。
⑤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冠”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借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鹊冠”,终被诱杀。
⑥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卉”,祭祀戴“爵弁”等等。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据《左传》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囿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
⑦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戴不戴“冠”以及戴什么样的“冠”,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则定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
(1)、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冠”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象征,古人戴冠要遵循相关的礼法,一旦戴上“冠”,人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约束。 B、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加冠时先戴赤黑色的平顶冠,再戴用白鹿皮做的冠,最后戴用黑麻布做的冠。 C、汉武帝接因没有戴冠,躲进帐中不敢见拜见的臣子,可见,“冠”的庄严,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 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形式,并使用大量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客观地介绍了“冠”之礼法的相关知识。(2)、 选文②~⑥段从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方能戴冠、重要场合必须戴冠、、五方面依次介绍了古人要遵循的“冠”之礼法。(要求:依据选文内容填空。每空不多于10个字)(3)、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材料一】古代行冠礼时的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大意是:在吉日里,给你加“冠”。望你抛弃少儿的玩性,追求美好的品德。
【材料二】终军是西汉人,他在弱冠之年(古代男子行冠礼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就立下大志,要守家卫国,建功立业,于是他向汉武帝主动请缨,愿擒缚越王,平定南方边境。
-
6、阅读
【甲】
景春回:“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黄勋,字有功,南海人。幼有至性。母殁,家贫无以为葬。勋不忍,为人佣书得钱以葬,乡党异之。
绍兴二年登进士第,初授永福丞。勋涤滞除弊,代贫民还积逋①八千三百余缗② , 民欢呼再生。勋知新昌县。郭外五里许,昏夜有杀人,无主名遗所剸③刀。验之,皆豕膏也。值旱,遍索鬼神。勋集屠宰牲。一屠刃独新发于硼④。讯鞠⑤即伏,人以为神,当时号“循吏”⑥。
勋为人博洽而深沉,最明经义。尝谓好义当如求官除欲当如祛病世以为名言。
(选自《广东通志》,有删改)
【注释】①积逋:累欠的赋税。②缗(mi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③剸(tuán):截断。④硼:磨刀石。⑤讯鞠:审讯。⑥循吏:意思是指奉公守法、守法循理的官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岂不诚大丈夫哉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勋不忍,为人佣书得钱以葬,乡党异之。(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尝谓好义当如求官除欲当如祛病世以为名言(4)、在孟子是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5)、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黄勋能否被称作“大丈夫”。 -
7、文学活动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为了培养大家对文学的兴趣,你们班成立了四个文学兴趣小组:诗中探幽、梨园戏剧、散文拾贝、小说寻宝。(1)、请你参与其中一个兴趣小组,并给这个小组提出两种活动形式。(2)、班上要布置一个文学角来设立文学书架和文学展示墙,需要你请班上极具绘画功底的王同学设计一幅画点缀。绘画要求简洁、美观、大方,墙和书架协调,还要体现文学角的特色。你会对他怎么说呢?
-
8、阅读下面“寻找身边最美文化遗产”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场白,完成小题。
文学之美,在于用美的心灵,写出美的文字。美在独特的情感体验,那①(pán)跚着走到铁道边去买橘子的背影,读来让人②(sù sù)落泪;美在多彩的自然景象,③(jué)强挺立的白杨,鲜腴的菌子,颇能撼动人心;美在卓越的建筑人文,古朴美观的赵州桥、(甲)的苏州园林、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无不流露出中国人民的智慧;美在严肃的科学探索,客观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寻觅丰富的生命历程。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pán跚 ②sù sù ⑧jué 强挺立
(2)、根据语境,为甲处选择正确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 B、自出心裁 C、妙手偶得 D、鬼斧神工(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
9、默写古诗文。(1)、 , 不觉船移。 ,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2)、 ,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要“ ,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他认为一个国家常常会被灭亡是因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朱敦儒在《相见欢》中写中原沦丧的现实,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从而抒发痛切地质疑和无望的感叹的句子是: , , ;当我们流连于自然美景,迟迟不愿离去时,可借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 , ”来表达这种感受。
-
10、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袁隆平提到“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四个词。
请从这四个词语中任意选择两个,分别填入“ ▲ 带给我 ▲ ”中,组成一个完整的题目,或记叙抒情,或议论表达,或联想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
11、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1)、话剧社将进行戏曲表演彩排,但是导演小沥在排演前,把打印好给主演的剧本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原著小说情节来排序,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②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③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④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⑤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⑥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A、5①4③②⑤ B、⑤④③①②⑥ C、①⑥④⑥③② D、①⑤④③②⑥(2)、话剧社即将进行戏曲表演,首先,给大家普及中国非遗文化——脸谱。脸谱,是中国京剧的特殊化妆方法,其化妆有特定的技巧,以夸张的色彩和充满变化的曲线勾画而成。脸谱的主要色彩有红、黑、白、黄、金、银、紫、绿,而每个颜色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物性格。红脸的关公,就是忠勇良将。为人直率,勇猛又有些莽撞的武将张飞,就是黑脸;曹操是一代奸雄,所以表现出奸诈白脸。请你从以下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为人物选择合适的脸谱颜色,并结合人物性格与情节,简要阐明你的理由。备选人物: A.李迪 B.武松 C.高俅
-
12、阅读
父亲和树
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
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园。
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
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作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
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捉到了。父亲落泪了。
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钻记于心。
⑦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
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裁下了第一片果树。
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
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
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捕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
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裸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
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父亲不再主持果因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
(1)、请用词语概括父亲对苹果树的感情变化。
抗拒一( )—( )一难过(2)、赏析下列句子。①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从修辞的角度)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在父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品质。(4)、文章结尾处写到:“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蒽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阅读全文,谈谈你的感悟。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敢于“重新站起来”
①遭遇失败,“重新站起来”才是正确选择。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寻“重新站起来”的前进方向。
②19岁的轮滑运动员秦雨晴身着“敦煌飞天”彩衣,在浙江丽水举行的全国自由式轮滑锦标赛中,以出色的发挥夺得轮滑花式绕桩(成年女子组)冠军。在谈及自己成功的体会时,她说:“失败一次没有关系,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失误,而是有没有重新站起来。”
③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然而,面对失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只想求稳,因为害怕失败便拒绝尝试,自然与成功无缘;有的人虽然勇于尝试,却在经历几次失败后变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最终半途而废;还有的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在一次次失败中咬牙冲锋,最终取得成功……选择不同,结果千差万别。遭遇失败,“重新站起来”才是正确选择。
④“重新站起来”说起来不难,做起来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状态,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成功者之所以能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始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坚韧顽强的意志从容应对失败。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经历了190次失败,但她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没有千锤百炼锻造不出好钢,不经过挫折磨砺成不了良才,失败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失败缺乏良好心态。如果因为一时失败就开始自我怀疑、丧失斗志,那么必然难有所成。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勇于在失败面前吹响“冲锋的号角”。
⑤“重新站起来”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有人说,一个善于分解失败并及时提炼经验、总结教训的人,往往是离成功最近的人。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寻“重新站起来”的前进方向。很多时候,失败就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从失败中找到这笔财富。因此,当我们不断尝试却仍屡屡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而要努力发挥失败的最大价值,深刻反思总结,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方向、改进方法,让这一次的失败成为下一次成功的“营养剂”,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吃一蜇、长一智,如此方能为下一次冲锋积蓄起足够的力量。
⑥“重新站起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淬炼过硬本领。只有在自己能力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加从容不边地对待失败,才有能力“重新站起来”。因此,我们应把一时的失败看作是提升本领、锤炼意志的时机,以“不服输”的斗志、“不怕苦”的韧劲、“不懈怠”的恒心,努力补足自身短板弱项,不断增强自身本领,将失败的“坎”转化为下一次冲锋的“梯”。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重新站起来”,才能以更丰富的经验、更有力的行动收获最终的成功。
(1)、下列关于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列举轮滑运动员秦雨晴的成功经历及她对成功的体会,指出了敢于重新站起来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B、第③段将“只想求稳”“半途而废”的人和“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人进行对比,论证了“‘重新站起来’才是正确选择”的观点。 C、第⑤段将以往成功的经验比作下一次成功的“营养剂”,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D、第⑥段画线句运用比喻论证,论证了“‘重新站起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淬炼过硬本领”的论点。(2)、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位,为文章补写一则事实论据。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 保尔《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3)、同桌小江最近因为一次考试不佳而陷入低谷,请你运用文中的观点对他进行劝慰和鼓励。 -
14、阅读
【卫】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妆沈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回:“英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英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有删减)
【注释】区目:分类编目。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往来而不绝 B、上下一白/一碧万顷 C、吾观其意不在酒/醉翁之意不在酒 D、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则有心旷神怡(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②故加搜校,粗为区目。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余爱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4)、【甲】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淡墨的湖山雪夜图,请结合下面句子从写景手法的角度谈谈张岱是怎样营造出这番意境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张岱崇尚冰雪人格,有人亦评价陶渊明有冰清玉洁的人格,请从两篇选文中各举一例,说说两人怎样体现了冰雪人格? -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九年级(1)班开展“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因为儿时的一场疾病,湖南90后女孩江梦南感上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但是她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克服种种困难,考取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坚强少女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因此入选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1)、仿照示例,写出下表中诗文名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内涵。诗文名句
内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不畏艰难,求索不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①
千磨方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②
(2)、假如【材料】中的江梦南来到了你们学校,九年级(1)班邀请她作了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写出你见到她后想说的话。 -
16、阅读下面“寻找身边最美文化遗产”主班会活动的开场白,完成小题。
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江南是地域文化和诗意乡愁的代名词。地处江南的佛山,受江南文化rú yǎng 至深。①奔腾的河流、guǎng mào 的田野,孕育了延续千年的江南文脉。____的历史文化、诚信创新的工商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共同铸就了佛山人孜孜不倦、chí zhì yǐ héng 的精神信念。
②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大国之崛起呼唤青春之力量。③青年一代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有责任,敢担当的人。我们应当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建功立业。④让我们扛起如山的责任,让我们践行誓言的铿锵,让我们起尊找身边最炎文化遗产!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rú yǎng
②guǎng mào
③chí zhì yǐ héng(2)、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崇文重教 B、墨守成规 C、丰功伟绩 D、前仆后继(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
17、默写古诗文。(1)、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 。(秦观《行香子》)(2)、一上高城万里愁, 。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3)、用典,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有限的篇幅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 , ”用典故表达对政治前途抱有的幻想、理想仍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 ”用了两个典故抒发被贬归来、物是人非无限怅惘之情。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中“ , ”诗人借贾谊、屈原的遭遇,道出千古文人的悲惨命运。李商隐《无题》中“ , ”借神话传说寄托与爱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
18、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应该一路欢歌。这欢歌可能是愈挫愈勇的乐观;也可能是面对困难奋勇拼搏得到成功的欣喜;还可能是享受了爱与被爱的愉悦;亦可能是自然熏陶或读书带来的心灵成长。
请以“一路欢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要出现班级、姓名、地名等真实信息。
-
19、阅读
【甲】儋耳夜书
〔宋〕苏轼
己卯①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② , 屠酷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益自笑矣,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已卯:宋哲宗元符二年为已卯年(公元1099年);上元:即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②民夷杂揉: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在一起。③屠酷:屠户和卖酒者,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④三鼓:夜半三更时分。⑤再鼾:一觉睡醒又睡下。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蘖、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__ 。
有老书生数人。
予欣然从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盖自笑矣,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3)、《儋耳夜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苏轼在贬谪后所写,在《修耳夜书》 中苏轼夜游归家后“放杖而笑,孰为得失?”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则发出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慨,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这 两句话各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得失有着怎样的看法。 -
20、非文学作品阅读
小语和小文想在国庆假期去浙江博物馆,去之前,他们俩搜索并阅读了相关的展馆新闻,为参观博物馆做好充分的准备,阅读材料后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杭展出
【本报讯】①9月17日起,“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对三星堆感兴趣的观众可至现场,一睹文物真容。
②据介绍,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该展以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文物为载体,包括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金箔饰物、各类玉器、陶器等,一步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从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到沟通天地的"巫"与祭祀,再到神秘多样的“神”,勾勒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展现古蜀文明瑰丽奇幻、神秘浪漫的宗教礼仪及文化艺术成就。此外,古蜀先民夸张且大胆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鼎盛转向衰亡的传奇故事,也将伴随着一件件文物走入我们的视野。
③展馆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由序厅、三个内容单元,以及尾厅构成。走进序厅,一件高262厘米的青铜立人像矗立于展馆入口,它的神秘与威严,好似在召唤着观众一起探索古蜀文明正式开始。第一单元"人间物语——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从古蜀人的生存环境,介绍他们的物质生活,探讨古蜀文明产生的条件。第二单元"群巫之舞——古蜀先民的祭祀大典",介绍古蜀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职务——"巫”,帮助观众了解"巫"的人员构成,并介绍古蜀国祭祀活动使用的各种器物。第三单元"神国万象——古蜀先民的信仰之源”。人们在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与太阳、鸟、虎、蛙、蛇等自然景象或生物有关的意象。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本单元向观众介绍古蜀人的原始信仰和世界观。
④该展利用“人一巫一神”的故事线将古蜀文明置于古代文明的视角中进行解读,通过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带领人们一步步揭开古蜀谜团,让古蜀文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只是“神秘”,还有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让观众感受到包含古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宽容与博大精深。
(《美术报》)
【材料二】
这个展馆突然火了!浙博最新通知:延长开放时间,改为现场购票
①中秋假期第一天,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西湖美术馆的“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吸引到了大量观展游客。
②有游客在抖音上传了展馆外拍摄的视频,在视频中,展馆外等待的游客不少。
③浙江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开展后参观人数比较多,我们也在和合作方沟通中。”
④19日晚,浙江省博物馆发布关于"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最新观展公告——针对中秋假期第一天"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观展人数较多以及部分观众的建议,浙江博物馆对预约、购票、参观等服务作如下调整:
⑤中秋国庆假期延长开放时间、增加观展人数。为更好地服务观众,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晚上20时,展览每天预约人数从2000人增加至3500人。其中上午9:00-13:00时间段可预约人数1300人,下午13:00-17:00时间段可预约人数1500人,晚上17:00-20:00时河段可预约人数700人。
⑥暂停网上售票,采取线上预约、现场购票的模式。线上预约仅支持预约当天观展时间。观众预约成功后,凭预约码现场购票。预约通道:搜索微信公众号"浙江省博物馆",点击菜单栏"参观预约"——“参观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此为本次收费展唯一预约平台)。针对之前没有购票的观众,请先线上预约,后至现场购票。针对之前已经购票的观众,请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观展。
(《钱江晚报》)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杭展出》这则新闻属于消息,结构按照“金字塔结构”,导语放在首段,简洁交代“三星堆”在杭展出的主要事实,后文是对展览更具体详细的介绍。 B、我们可以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领略古蜀先民理性严谨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衰转盛的传奇故事。 C、同学们选择普通的周末(非国庆中秋假期)前往观看“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可选在晚上7:00,场馆还未闭馆。 D、“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在中秋国庆假期期间采取线上预约、现场购票的模式。没有购票的观众,要先线上预约,后至现场购票。之前已经购票的观众,还需要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观展。(2)、阅读材料一,根据新闻内容,选择采访对象,推测采访问题,请还原采访提纲。采访对象
下列选项中( )最有可能是本文的采访对象
A.浙江省博物馆经理 B.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 C.参加展览的观众
采访目的
了解展览的布局情况及其意义。
采访问题
a.此次展览共计多少文物?
B( )。
c.这样布局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3)、小语和小文两位同学对这两则新闻内容展开了讨论,下面是他们的讨论片段。①小语:我觉得材料一的标题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我想改换一个,【甲】 《神秘“三星堆”亮相西子湖畔》和【乙】《三星堆文物来杭州,观众直呼大开眼界》这两个标题,你觉得哪个更好?
小文:我觉得换成更好(填甲或乙),因为。
小语:你说得有道理。
②小文:准确性是新闻语言的第一特点,在材料一、材料二中,我感觉作者在下面这两句话的表述上十分严谨,你能选择一句分析吗?
【甲】展馆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
【乙】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一—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晚上20时。 小语:我试试,我选句,。
③小语:新闻中引用别人的话,叫作“引语”。材料二也有引语,你找到了吗?
小文:找到了,就是这句" "
小语:你找得真准,此话一用, (写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