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云深不知处(节选)
①当我第一次仰望天空,就爱上了看云的感觉。
②那时我三四岁,祖母把我放在池塘的青石码头上,码头有好几阶,又长又宽,容得下五六个人。她一边忙着捣衣,一边和邻舍闲聊。我记得,其中还有两个特别清爽好看的“地主婆”。是初夏,那时池塘的水很清,天很蓝,一朵一朵白云倒映在塘水里。没人注意到,在一片捣衣声里,我溜到天上去和云朵们玩了好久。
③这个经历很神秘:那天的云朵里,有老牛、公鸡、小狗、马儿……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在云朵里变把戏,像村里的小伙伴们在捉迷藏。那天一个小人儿细小的魂魄,不知被谁搭起长梯牵领着在云朵里跑。她那么小,生命中第一回抬头看天,就被这个世界迷惑了。她的记忆史,大概也是起笔于迷失在这一天的云朵里。她自然不会知道,从此,命运和看云结下缘分,不可思议。
④那天辞别朵朵白云,我从天庭悄悄回到青石码头。祖母一手挽着衣篮子,一手牵我回家。我没有跟祖母说起到云端玩耍的事。我的人生头一回受到惊动,不知道怎么说与大人听。
⑤从此,生命里长出了第一个秘密。
⑥这个特别的时空截面,镌刻在了光阴长河里。如今,捣衣的老妪一个不见,祖母和她们结伴去了云朵里。青石码头上的小女孩,则流转于大地山河,时时漫步于云彩之间。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草原深处、高山之巅、长河岸边、乡村旷野、异国他乡,甚至于城市的水泥森林里,结两三伴逛街,我从密不透风的话林子里分神,一抬头,手指西边:“看天上的云,真好看哪!”那时斜阳藏在一团云身后,云色灰暗中发红,云际镀着金光。
⑦她们略微一望,自是不屑:“再平常不过,你激动什么?”
⑧我不再出言。读云就像读情书,不宜分享讨论。
⑨云是大自然自由书写在天空的诗篇,只要愿意,所有人一抬首都能读到。人世匆匆,红尘滚滚,几人如我,这样容易被云卷云舒带着魂儿跑?
(1)、文题出自唐朝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诗。请你也写出连续的两句带“云”字的诗词。(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没人注意到,在一片捣衣声里,我溜到天上去和云朵们玩了好久。
(3)、请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4)、每个孩子的童年或许都有一段看云的经历,请你从颜色和形态方面描写你看云的过程。 -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治愈的荷
①我说这是满满的一池塘的荷,一点儿不假。
②瞧去吧,一百长、二十米宽的池塘被荷叶填得满满的,从上往下看,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只看见厚厚的一大片绿清清爽爽地向远处绵延开去。还别说,那些鬼灵精怪的绿色圆叶上上下下,直直斜斜,虽是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但相处得如此融洽,那样和谐,并没有谁欺负谁之意。一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样子,叫人见了,怜爱不已。
③凉凉夜色中,昏黄灯光下,我驻足于池塘边,扶栏静望,被阵阵清淡素雅的香味包围住,竟浮想联翩起来。荷花姑娘睡了吧?那必是荷叶们散发出来的味儿,有一半似青草味,有一半似茶叶香,深吸一口,再一口,仍是琢磨不透。哦,品茶品酒,倒不如有闲到这池塘边深情地嗅一嗅,想必,是你,不醉一番也难。
④近处的荷叶像杂技演员顶起的一个个盘子——绿盘子,稳稳的,又像是美若天仙的舞蹈演员们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定住的造型——伸出的手虔诚地捧着什么。也许是希望,也许是童真。
⑤没有明月,故称不上荷塘月色;没有太多荷花,或许开得少,或许已开过,何况,温柔凉爽的夜色里,我若是荷花姑娘亦会选择安然一睡;池塘里的水更是藏得很深,被荷叶严严实实地盖住了,看不见碧绿,听不着哗啦,不知少了多少生气。然而,半点也不遗憾。
⑥我就爱这满塘深深浅浅的绿,爱它们安安静静、陶陶然的样子,爱它们不知世事多变的那份纯真和自然。或许,也不一定。以它们的智慧是能感知到写在人脸上那任凭凉风怎么抹也抹不去的艰难的,可它们装作不知,也便是大智慧了。就好似那场音乐会上,演奏家们一律衣着华丽,优雅登台,唯有一女钢琴家以朴素的衣着示人。她说,人要隐在音乐背后。又是一种隐。也恰似苏东坡的《村居》诗:“细雨无声草木葱,无踪布谷慢催耕。云来云去了无意,道隐无名万物荣。”四个“无”字恐怕也是荷叶们“隐”的智慧吧!
⑦步入中年,行走在路上,左手提着一个重物,右手也提着一个重物,重物在左手与右手之间交换一下,就算作是休息,因为哪个都不能放下。愁苦隐藏起来,畏惧隐藏起来,埋怨和牢騷隐藏起来,还是要行路,并笑着接受那句话——抱歉,这就是生活。
⑧是的,世界纷繁复杂,人生步履维艰,看着满满一池的荷,我仍然是这样认为,但心里却陡然轻松了许多。白天的雨肆无忌惮地落下,落在荷叶上再滚落进池塘。今夜,残留在荷叶手心里的粒粒珍珠,轻轻地,将我的心洗濯。
(1)、阅读全文,概括荷叶的特点。(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近处的荷叶像杂技演员顶起的一个个盘子——绿盘子,稳稳的,又像是美若天仙的舞蹈演员们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定住的造型——伸出的手皮诚地捧着什么。
(3)、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文章中“治愈的荷”有丰富的内涵,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① , 一鹳②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鹘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③ , 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未几:没有多久。②鹳:一种鸟,嘴长而直。③匝:周、圈。
(1)、“悲鸣不已”中“已”字的意思是。(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二 鹊 亦 尾 其 后 群 鹊 见 而 噪 若 有 所 诉。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喜鹊的形象特点。 -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益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蒲松龄,字 , 清代文学家。(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B、弛担持刀(解除,卸下) C、一狼径去(直径) D、前狼假寐(睡觉)(3)、下列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4)、屠户能战胜狼的原因有哪些?(5)、结尾段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具有怎样的作用?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朋友”和“伙伴”的内涵jié然不同,不可____(一视同仁混为一谈),伙伴只是阶段性的陪伴或合作,朋友则如冬日暖阳,温暖着你。朋友的作用更在于互相砥砺,共同成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之间,也会有分qí,因为君子和而不同。朋友一定要以诚相待,以善相奖,以直相规,以力相帮。不能一切都依赖朋友,不要把责任推到朋友身上,更不要对朋友____(咄咄逼人相敬如宾)。以朋友关系而对他人提出许多无尽的要求,这是不智,也是不德。
(1)、根据拼音写汉字。①jié( )然不同
②分qí( )(2)、填入A、B两处的词语分别是(从括号内选择)(3)、修改文中画波浪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中“作用”是名词,“砥砺”是动词。 B、因为“陪伴”和“奉陪”是同义词,所以选段中的“陪伴”可以换用为“奉陪”。 C、汉语中很多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如“朱”,原指一种赤心的树木,后来引申指红色,如“近朱者赤”,这个义项是通过引申产生的,称为“引申义”。 -
6、请在下面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2)、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 。(4)、刘禹锡的《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诗句是: , 。
-
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孤独寂寞时,温馨的问候最难得;失意悲伤时,忠诚的守护最难得;得意忘形时,冷峻的警示最难得;尴尬懊丧时,宽容的勉励最难得。
请以“ ▲ 最难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美国作家克里滕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背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我们只有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
8、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各题。
花花儿
杨绛
①我大概不能算是爱猫的,因为我只爱个别的一只两只,而且只因为它不像一般的猫而似乎超出了猫类。我从前苏州的家里养许多猫,我喜欢一只名叫大白的,它大概是波斯种,个儿比一般的猫大,浑身白毛,圆脸,一对蓝眼睛非常妩媚灵秀,性情又很温和。我常胡想,童话里美女变的猫,或者能变美女的猫,大概就像大白。
②默存和我住在清华的时候养一只猫,皮毛不如大白,智力远在大白之上。那是我亲戚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它妈妈是白色长毛的纯波斯种,这儿子却是黑白杂色:背上三个黑圆,一条黑尾巴,四只黑爪子,脸上有匀匀的两个黑半圆,像时髦人戴的大黑眼镜,大得遮去半个脸,不过它连耳朵也是黑的。它是圆脸,灰蓝眼珠,眼神之美不输大白。它忽被人抱出城来,一声声直叫唤。我不忍,把小猫抱在怀里一整天,所以它和我最亲。
③我们的老李妈爱猫。她说:“带气儿的我都爱。”小猫来了我只会抱着,喂小猫的是她。我们让花花儿睡在客堂沙发上一个白布垫子上,那个垫子就算是它的领域。一次我把垫子双折着忘了打开,花花儿就把自己的身体约束成一长条,趴在上面,一点也不越出垫子的范围。它很早就懂得不准上饭桌,只伏在我的座后等候。李妈常说:“这猫儿可仁义。”
④花花儿早上见了李妈就要她抱。它把一只前脚勾着李妈的脖子,像小孩儿那样直着身子坐在李妈臂上。李妈笑说:“瞧它!这猫儿敢情是小孩子变的,我就没见过这种样儿。”它早上第一次见我,总把冷鼻子在我脸上闻闻,对我行个“早安”礼。我们有一罐结成团的陈奶粉,那是花花儿的零食。一次默存要花花儿也闻闻他,就拿些奶粉做贿赂。花花儿很懂事,也很无耻。我们夫妇分站在书桌的两头,猫儿站在书桌当中。它对我们俩这边看看,那边看看,要往我这边走,一转念,决然走到拿奶粉罐的默存那边去,闻了他一下脸。我们都大笑说:“花花儿真无耻,有奶便是娘。”
⑤一次我们早起不见了花花儿。李妈指指茶几底下说:“给我拍了一下,躲在那儿委屈呢。我忙着要扫地,它直绕着我要我抱,绕得我眼睛都花了。我拍了它一下,瞧它!赌气了!”花花儿缩在茶几底下,一只前爪遮着脑门子,满脸气苦,我们叫它也不出来。还是李妈把它抱了出来,抚慰了一下,它又照常抱着李妈的脖子,挨在她怀里。我们还没看见过猫儿会委屈,那副气苦的神情不是我们唯心想象的。它第一次上了树不会下来,默存设法救了它下来,它把爪子软软地在默存臂上搭两下,表示感激,这也不是我们主观唯心的想象。
⑥花花儿爱吃的东西很特别,如老玉米,水果糖,花生米,好像别的猫不爱吃这些。转眼由春天到了冬天。有时大雪,我怕李妈滑倒(她年已六十),就自己买菜。我买菜,总为李妈买一包香烟,一包花生米。下午没事,李妈坐在自己床上,抱着花花儿,喂它吃花生。花花儿站在她怀里,前脚搭在她肩上,那副模样煞是滑稽。
⑦花花儿周岁的时候李妈病了,病得很重,只好回家。她回家后花花儿早晚在她的卧房门外绕着叫,叫了好几天才罢。换来一个郭妈又凶又狠,把花花儿当冤家看待。一天我坐在书桌前工作,花花儿跳在我的座后,用爪子在我背上一拍,等我回头,它就跳下地,一爪招手似的招,走几步又回头叫我。我就跟它走。它把我直招到厨房里,然后它用后脚站起,伸前爪去抓菜橱下层的橱门——里面有猫鱼。原来花花儿是问我要饭吃。
⑧一看它的饭碗肮脏不堪,半碗剩饭都干硬了。我用热水把硬饭泡洗一下,加上猫鱼拌好,花花儿就乖乖地吃饭。可是我一离开,它就不吃了,追出来把我叫回厨房。我守着,它就吃,走开就不吃。后来我把它的饭碗搬到吃饭间里,它就安安顿顿吃饭。我心想:这猫儿又作怪,它得在饭厅里吃饭呢!不久我发现郭妈作弄它。她双脚夹住花花儿的脑袋,不让它凑近饭碗,嘴里却说:“吃啊!吃啊!怎不吃呀?”我过去看看,郭妈忙一松腿,花花儿就跑了。我才懂得花花儿为什么不肯在厨房吃饭。
⑨猫儿一岁左右还不闹猫,不过外面猫儿叫闹的时候总爱出去看热闹。它一般总找最依顺它的默存,要他开门。把两只前爪抱着他的手腕子轻轻咬一口,然后叼着他的衣服往门口跑,前脚扒门,抬头看着门上的把手,两只眼睛里全是恳求。它这一出去就彻夜不归。好月亮的时候也通宵在外玩儿。两岁以后,它开始闹猫了。我们都看见它争风打架的英雄气概,花花儿成了我们那一区的霸。
⑩有一次我午后上课,半路上看见它“嗷,嗷”怪声叫着过去。它忽然看见了我,立即恢复平时的娇声细气,“啊,啊,啊”向我走来。我怕它跟我上课堂,直赶它走。可是它紧跟不离,直跟到洋灰大道边才止步不前,站定了看我走。那条大道是它活动区的边界,它不越出自定的范围。
⑪花花儿善解人意,我为它的聪明惊喜,常胡说:“这猫儿简直有几分‘人气’。”猫的“人气”,当然微弱得似有若无,好比“人为万物之灵”,人的那点灵光,也微弱得只够我们惶惑地照见自己多么愚昧。人的智慧自有打不破的局限,好比猫儿的聪明有它打不破的局限。花花儿毕竟只是一只猫。
⑫“三反”运动后“院系调整”,我们并入北大,迁居中关园。花花儿依恋旧屋,由我们捉住装入布袋,搬入新居,拴了三天才渐渐习惯些,可是我偶一开门,它一道电光似的向邻近树木繁密的果园蹿去,跑得无影无踪,一去不返。我们费尽心力也找不到它了。我们伤心得从此不再养猫。默存说:“有句老话:‘狗认人,猫认屋’,看来花花儿没有‘超出猫类’。”他的《容安馆休沐杂咏》还有一首提到它:“音书人事本萧条,广论何心续孝标,应是有情无着处,春风蛱蝶忆儿猫。”
(选自《杨绛散文集》,有删改)
(1)、猫是人的爱物,许多文人雅士都留下了爱猫、养猫的佳话,文中作者回忆了哪些自己所喜爱的猫花花儿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出三点即可)(2)、杨绛曾提到,丈夫钱锺书先生(默存)曾经特意半夜起来,手持特制的竹竿帮助自家猫儿打架,可见其对猫的喜爱程度。细读文本后,说说花花儿身上有哪些讨人喜欢的特点。(3)、文章题目“花花儿”主要写的也是花花儿的故事,但开头部分为什么不惜笔墨地描写一只名叫大白的猫?说说你的看法。(4)、在作者的眼中及心里,花花儿早已不仅仅是一只普通的猫儿,而是有几分“人气”,文中对花花的描写也细腻精到。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把两只前爪抱着他的手腕子轻轻咬一口,然后叼着他的衣服往门口跑,前脚扒门,抬头看着门上的把手,两只眼睛里全是恳求。
(5)、“应是有情无着处,春风蛱蝶忆儿猫。”本文在结尾处借用了默存《容安室休沐杂咏》中的诗句,这样结尾有何作用? -
9、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各题。
这才是勇气
①在六年前的一次航班上,我终于知道了这才是勇气。它深藏于我的记忆,直到今天,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眼中总不免噙满泪水。
②那个周五早晨,1011次航班从奥良多机场起飞。机上的乘客精力充沛,活泼而欢快。早上的航班上的乘客多是到亚特兰大出一两天差的公务人员。环顾周围,我看到许多穿制服的公务人员和带着皮箱的生意人。我坐在后面读书,短暂的飞行开始了。
③飞机刚刚起飞,肯定是什么东西出毛病了。飞机开始上下颠簸,左右摇摆。包括我在内的有经验的乘客都环视一笑,表明大家彼此以前都碰到过这种小麻烦。要是你常坐飞机,碰到这种麻烦也会习以为常,不当回事的。可这种感觉没维持多长时间。起飞后几分钟,飞机开始急剧下降,一侧机翼向下猛冲。飞机努力爬升,可这无济于事,不多会儿,飞行员开始广播这个坏消息。
④“我们碰到了麻烦,目前看起来飞机的鼻轮操纵失灵,显示器表明水压系统也失灵了。现在我们将飞返奥良多机场。因为水压失灵,我们不能保证能打开起落架,所以机组人员提醒大家做好迫降准备。此外,为了能平稳着陆,我们会尽可能抛掉辎重,大家看看窗外,我们正在倾倒汽油。”
⑤换句话说,飞机兴许会失事。再没有什么景象能比看着窗外成百加仑的汽油倾泻而出更让人感到凄惨的了。机组人员帮着大家各就各位,又安慰那些已变得歇斯底里的人。我望着同机旅行的生意人的面孔,它们的变化让我吃惊,都是那么惊恐,就连最镇静的人也变得面色苍白可怖,白得吓人,没有人例外。没有谁能面对死亡无所畏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失去镇静。
⑥我开始在闹哄哄的人群中寻找置身如此境地中能以真正的勇气或伟大的热诚支持他仍然保持安详和镇静的人,但我很失望。忽然,在我左边几排的地方有个妇女的声音传到我耳朵中。她的声音和平常说话绝无差别,沉静而平缓,没有一丝战栗和紧张,柔和而充满爱意。我得找到这个说话人。
⑦周围是人们的哭叫声,许多人在恸哭、尖叫。有一些男人极力保持镇静。他们紧抓住靠手,紧咬牙关,但他们的恐惧仍是一览无余。尽管我的信念让我不至于歇斯底里,但我也做不到在这种时候还能如此平静如此柔和地讲话。我终于看见了那个说话的妇女。
⑧在一片骚乱之中,一个母亲在和她的孩子轻轻地谈话。她大约有35岁,相貌平平。她全神贯注地盯着她女儿的小脸,她女儿看起来有4岁了。小女孩认真地听着,体会其中的谆谆之意。母亲的凝视使女儿如此专注和热切,以至于周围悲哀恐惧的声音对她毫无影响。
⑨我脑中忽然闪过另外一个小女孩的画面,她在最近的一场空难中幸存了下来。据推测,小女孩幸存的原因是她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她。母亲未能幸免于难。媒体追踪报道那个小女孩,她后来接受了心理医生好几个星期的治疗,因为她无法摆脱负罪感和负疚感。医生一再告诉她,她母亲的死不是她的过失。我不希望这种情形再重演。我竭力去听那位妇女对她的孩子说些什么,我抑制不住要听,我需要去听。
⑩最终我靠过去,好不容易才听到这个轻柔而让人欣慰的声音。那位母亲在一遍又一遍地说道:“我是如此爱你。你知道我爱你超过任何别的吗?”“是的,妈妈。”小女孩说道。“记住,不论发生了什么,我都永远爱你,你是个好孩子。有时候发生的事情不是因为你的过错,你仍是个好孩子,我的爱将永远与你同在。”然后,那位母亲紧紧搂住女儿,系上安全带,准备飞机坠落。
⑪谁也没有想到,飞机的起落架竟然放下,飞机安全着陆,悲剧没有发生。几秒钟之间,一切就都好起来了。我那天听到的声音是那样平静、自信、缓和,真让人难以置信。而我们这些老于世故、饱经风霜的生意人却都声音战栗,惊恐不安。
⑫只有在无比伟大的爱的支持下的无尚勇气,才使那位母亲坚定自若,超脱于身边一切纷扰不安之上。她让我明白,真正的英雄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在那几分钟里,我聆听到了最勇敢的声音。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2)、文章的开头段有什么作用?(3)、第⑤段和第⑦段两次写到周围旅客的表现,有什么作用?(4)、第⑨段画线内容有什么作用?(5)、第⑩段中母亲为什么要对小女孩一遍一遍地说那些话?(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气。 -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20——2022年全国中小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调查年份
小学生近视患病率
初中生近视患病率
高中生近视患病率
2020年
37.1%
60.4%
69.8%
2021年
38.9%
65%
72.2%
2022年
41%
67%
78%
【材料三】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制定使用规范等,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使用各种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与教学反馈,主动引导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中“抢”回来。另一方面,家长应身体力行,既要做合理、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垂范者,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多陪伴、不缺位,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与性格养成的良师益友。同时,广大App开发者和互联网平台也要以最大的责任心提供优质内容,让学习软件与程序更有趣、更有益。
(选自赵婀娜《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实行统一管理,赋予了学校和老师日常管理权。 B、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榜样,适度使用智能手机。 C、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沉迷于网络游戏,都是因为过早使用手机。 D、学校在加强学生手机管理时要以教育引导为主。(2)、怎样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概括。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沈屯子偕友入市,闻唱书者言:“杨文广①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劝之游于郊外,以纾③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废寝食者 一箪食 , 一瓢饮(《论语·雍也》) B、若屈伸呼吸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C、闻唱书者言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 D、友曳之归 一屠晚归(《狼》)(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其人曰:“奈地坏何?”
②家人劝之游于郊外,以纾其意。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杨 文 广 困 于 柳 州 城 内 乏 粮 饷 外 阻 援 兵
(4)、填空。【甲】【乙】两文主要采用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了对如同杞人和沈屯子一样的人的批判与讽刺。
-
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遭贬谪的同情、关切和惆怅、伤感之情。 B、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在开头通过写景营造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气氛。 C、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李白诗直抒胸臆,元稹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遭贬事件的强烈反应。 D、李白诗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元稹诗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听闻噩耗时的震惊。 -
13、古诗文填空。(1)、 , 铁马冰河入梦来。(2)、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 , 。
-
14、下面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潼关》作者谭嗣同,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B、《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C、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夜雨寄北》。 D、刘禹锡,字孟德,唐代文学家。
-
15、下列有关语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是一桥之隔。这座桥,是父母温厚的爱 , 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一抹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儿,有了父母的爱来呵护 , 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A、“温厚”“亲吻”“绚丽”是形容词。 B、“这座桥”中的“座”和“一抹绚丽的彩霞”中的“抹”都是量词。 C、“呵护”和“成长”是动词。 D、“温厚的爱”中的“爱”和“我爱祖国”中的“爱”,二者的词性不一样。 -
1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所谓“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读书____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有人把宝贵的时间____在休闲娱乐中,却不愿花时间____地读几本好书。阅读始终是知识的源泉,____少一些休闲娱乐,多读几本好书吧。
A、既 消费 全神贯注 只有 B、既 消耗 孜孜不倦 只有 C、不仅 消费 孜孜不倦 因此 D、不仅 消耗 全神贯注 因此 -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朗闰(rùn) 酝酿(niàng) 应和(hé) 花枝招展(zǎn) B、燎亮(liáo) 抖擞(sǒu) 莅临(wèi) 咄咄逼人(duō) C、贮藏(zhù) 吝啬(sè) 静谧(mì) 翻来覆去(fù) D、分歧(qí) 盔甲(kuī) 惭愧(chán) 截然不同(jié)
-
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时候需要你去跨越,也许是困难,也许是障碍,也许是内心的一道牵绊,但只要跨出这一步,可能前面就山回路转,柳暗花明。
请以“跨出这一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②留意观察,用心感受,其实人生的旅途处处是课堂: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陪你畅游知识的海洋;自然界中,飞鸟和落花带你领略生命的精彩;生活中,家人和朋友伴你感受情感的温暖……一定有那么一课,让你感受深刻,获益匪浅,在你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以“这一课,让我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
19、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各题。
父亲名“荣芳”
贾沛文
①这是父亲离开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有关父亲的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②我家祖辈居住在京郊平谷区一个叫安固的村子。父亲生于日寇侵华的年月,童年自然受了不少苦。婚后,大姐出生,爷爷去世,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全压在了他的肩上。
③农村人家建房,都是请关系好的人来帮忙,报酬是管三顿饭。父亲是最常做帮工的人,因为他不会拒绝,也因为他实在——往往是房主人还没起床,他已经开始干活了。
④我家院里有三棵柿子树,秋后柿子红了,便摘下贮存起来,除了我们姐弟偷吃几个,其他的都卖掉换来全年的零花钱。儿时记忆里,卖柿子是家里一件挺庄重的大事。每年临近春节的一天,母亲凌晨三四点起床,烙五张平时吃不着的白面大饼。父亲吃两张,带上两张做干粮,剩下一张自然是给我们姐弟几个解馋。父亲把装满柿子的两个大筐,担在自行车后座两侧,与同村的几个人一起,骑车消失在漆黑的夜幕里。
⑤那满满两大筐柿子不会少于三百斤,比哪个同村人载得都多。他们要骑到百里以外的宝坻,走街串巷去卖。那时我不懂事,不会关心寡言少语的父亲是怎样把那两大筐柿子一个一个地卖出去的,只会在太阳还没落山时就跑到村口等他,等他给我买来摔炮。其实我心里明白,不到九十点钟,父亲是不会出现的,可我就是傻傻地在寒风里站着,盼着。那时,对我来说,父亲就是天。
⑥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一年365天都在劳动,从早到晚没个空闲,唯独有一年的夏天,本应忙碌在农田里的他,皱着眉头侧卧在炕上,原来是臀部长了大疮。父亲的病不轻,短时间内干不了重体力劳动,于是生产队长安排他去看管果园。后来父亲去世,半个庄子的人都来吊唁,一个人说起了一件往事。当年他十五六岁,在村办的砖厂工作,一天上班时约了几个伙伴到砖厂旁的果园偷苹果,结果被父亲逮着,要带他们去找厂长,几人拽住父亲一个劲地哀求。看着他们又黄又瘦、营养不良的可怜相,父亲心软了,只是教育了几句,就让他们带上苹果走了。刚走不远,父亲又叫他们回来,说带着苹果会被厂长和同事看到,让他们暂时放在果园,下班后再来取。这位乡亲感慨地说,自那以后,他再没擅自进入果园,再没拿过公家东西。
⑦进入20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我家分得二亩口粮田,田里的活计,成了父亲的业余工作——白天他在村办的石灰厂上班,开山石,供灰料,一干就是十多年。进入2000年之后,父亲的体力大不如前,但他仍闲不住,又干了十几年护林员。臂上的护林红袖标,一直戴到他2016年突发中风而止。
批注: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⑧父亲患脑梗死是出乎我们意料的,身板硬朗的他,即使年近八十,夏天割柴背起百斤脸不红,秋后爬树采果气不喘,怎么就轰然倒下了呢?
⑨父亲再也不能骑车、走路了。周末一有时间,我就开车陪他转悠。南山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的每条沟、每道梁、每个山头,都有他的足迹,滴过他的汗水。尽管父亲记忆力已变得很差,有时连亲人都认不出,但什么“小黄峪”“大旦峪”“东天津”“西天津”,车子每过一处,他都能叫上名来,如数家珍。“过去山上哪有这么多树,树根都被挖出来当柴烧。路面坑坑洼洼,手推车很难走。那时候太穷了,现在日子多好啊!”父亲念叨着,一脸满足的神情。
⑩父亲名“荣芳”,听着像女孩的名字,后来我明白了这名字的含义。父亲正如一株坚忍而茂盛的花木,顶住寒风苦雨,绽放着鲜花,喷吐着芬芳——为他的妻儿、乡亲,为周遭的一切生灵。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4月8日,有删改)
(1)、选文第⑥段中“后来父亲去世,半个庄子的人都来吊唁,一个人说起了一件往事。”“往事”能否去掉?为什么?(2)、请你结合上下文,完善第⑧段的旁批内容,写在下面的答题线上。(3)、结合文章内容,从描写人物方法的角度品析第⑨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纵览全文,你怎样理解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 -
20、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各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蔓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声。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⑪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⑫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⑬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⑭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⑮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⑯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⑰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抑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⑱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文章描写了作者看到的哪两个画面?(2)、如何理解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的含义?(3)、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声。
(5)、细读选文第⑰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6)、选文中多次出现“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请说说有什么作用。(7)、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