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好玩,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发现和欣喜,它源于对生活无比的爱。江曾祺说,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写字、画画、做饭,明明是最普通的日常,他却深得其乐,觉得去是好玩。其实,凡人琐事、花鸟虫鱼、旅行见闻…只要用心捕捉,也能在我们的笔下散发着温暖的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请以《是很好玩的》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的文章: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家乡的羊肉粉

    王珺偲

    ①在珠海出差之余,我去看望在这里打拼的表弟。走到表弟家附近的街道,一阵羊肉的香味扑鼻而来。我抬头一看,是家羊肉粉馆。门面不大,白色门头上写着“遵义羊肉粉”几个红色大字,简单明晰。

    ②“不知道正不正宗。”我嘀咕着走向这家粉馆。

    ③羊肉粉是贵州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只要有街道的地方就会有羊肉粉。老家那个乡场,两条几百米的小街上就有三家粉馆。

    ④小时候去赶场,父亲会带我去吃羊肉粉。我每次都不顾汤的温度,大口吃着,发出“嗦嗦”的声音。父亲则叫上二两酒,边吃边饮,不时把碗里的羊肉夹给我,叫我慢慢吃。后来长大了,去外面读书,每次回到家后,也必定会去吃上一碗羊肉粉。

    ⑤沉浸在回忆的思绪中,我走进粉馆。馆内条条板凳依桌排开,辣椒罐、酱油瓶、醋瓶、筷子篓……齐刷刷放在桌面上,与老家的陈设没多大区别。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正在收拾桌子,煮粉的男人和她年纪相仿。

    ⑥我站在灶台前说:“你好,煮碗粉!”内心的期许让我情不自禁地说成了家乡话。

    ⑦“咦!是老乡,煮水粉还是气粉?”

    ⑧店主惊讶地笑着,用地道的遵义话回答我。然后他抓了一把我要的粉放入竹篓勺,在熬得脂白的羊汤中烫煮,又往大碗里放入食盐、酱油和花椒面。回过身,把竹篓勺提起,把粉倒入碗内,放上几片肥瘦相间的羊肉,再用长勺舀上秘制的红油辣椒,和上一两勺滚烫的羊汤浇在碗里,最后洒上葱、蒜苗、芫荽。只见又白又胖的粉条浸在鲜红的油汤里,红油与几丝青绿间,氤氲着鲜美的香气。

    ⑨我把热腾腾的羊肉粉端上桌,轻轻打开辣椒罐,用勺子舀出辣椒面加到粉里,这也是我多年吃羊肉粉的习惯。调好口味,我抄起筷子,夹着白嫩的米粉和喷香的羊肉大口吃起来。我又听到自己吃粉发出的“嗦嗦”声,米粉的清甜与羊肉的鲜美在舌头上跳跃。

    ⑩趁着空隙,年轻的店主走出来用乡音和我攀谈起来,原来他是我邻县的老乡。

    ⑪“以前都没见过你,第一次来吧?味道正宗吧?”

    ⑫我一边吃,一边点头说:“辣椒面要是糊辣椒就更好了。”

    ⑬老家的“糊辣椒”很有讲究,是用柴火炭灰烧制,烧到辣椒表皮有点“焦糊”状,再制成面,辣椒的鲜香与炭火味交织,别是一番风味。

    ⑭店主连连点头:“要改进,要改进。”

    ⑮提起自己家的羊肉粉,店主滔滔不绝:“这羊肉粉香不香,全在一锅汤。吃羊肉粉,得把汤喝掉。每家都有独门的香料药材,和羊骨一起炖汤,这期间还要不断放入鲜羊肉炖煮,提升汤的鲜味。炖好的羊肉取出切片,而羊汤就让它保持沸腾,熬得越久,味道越是鲜!”

    ⑯当我喝完最后一口汤时,店主满怀自豪地笑着说:“我用的是老家的矮脚山羊,生态食材,香得很呐!”

    ⑰我心满意足地结账离开。走出粉馆没几步,就听见店主在门口大声说:“老乡,想吃就过来!”我回头笑着点点头,汇入人流,朝表弟家走去。

    ⑱见到表弟,和他一起聊着家乡与当地的事,提到了那家羊肉粉店。表弟说,珠海帮扶咱们遵义,把家乡的农特产品引到这边,许多老乡看准这个商机来到这里,羊肉粉也自然成了当地最受欢迎的特色食品之一。

    ⑲原来,表弟也经常去吃羊肉粉,抚慰思乡的情愫。而我无疑是幸运的,初来乍到这异乡,就品尝到了家乡暖暖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2日)

    (1)、从全文看,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回过身,把竹篓勺提起,把粉倒入碗内,放上几片肥瘦相间的羊肉,再用长勺舀上秘制的红油辣椒,和上一两勺滚烫的羊汤浇在碗里,最后洒上葱、蒜苗、芫荽。(自选角度,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②而我无疑是幸运的,初来乍到这异乡,就品尝到了家乡暖暖的味道。(赏析该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结合选文,谈谈“表弟”这一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
    (4)、某日报设有“民间工匠”“烟火乡味”“山水游踪”“帮扶故事”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节选自《苏州园林》)

    材料二:

    ①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身份。

    ②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给人一种平衡的美,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殿内梁柱高大,房屋宽散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南方的自然情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③北京的园林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十分明艳。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

    (节选自《北京的园林》)

    (1)、材料一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一句中的“标本”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材料一第③段从苏州园林的建筑色彩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所以建筑师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 D、“北京的园林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中的“大多”不能删去,因为“大多”表示范围,如果去掉,以偏概全,不符合实际。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供的相关信息,说说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是如何体现“是一个南北名园的综合”的?

    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说着,大家出来。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道:“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众人都道:“要如此方是。虽然贵妃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然今日之尊,礼仪如此,不为过也。”一面说,一面走……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 , 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 , 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

    (1)、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百里奚举于

    ②所以动心

    ③人恒 , 然后能改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病矣/国不以山溪之险 B、医者能早之/后乃至 C、此二者皆已不/鲁肃过寻阳 D、势已如/焉得为大丈夫乎
    (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倘 信 任 不 疑 听 其 施 设 非 徒 愈 病 又 致 民 于 寿

    (5)、【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 5、古诗有古诗的典雅,小诗有小诗的清新,史诗有史诗的壮阔。你们班级将围绕“诗”主题展开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任务一: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准确地抄写在横线上,并标上标点符号。

    (2)、任务二: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另一首诗《赤壁》同属于(    )
    A、写景抒情诗 B、咏物言志诗 C、怀古咏史诗 D、边塞征战诗
    (3)、 任务三: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

    蚂蚁 萤火虫 圣甲虫 螳螂

    A

    a.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B

    b.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

    C

    c.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D

    d.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4)、【名著综合】任务四:请你阅读下面两句话,结合两部名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史诗”二字的理解。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埃德加·斯诺

    《昆虫记》不愧为“昆虫的史诗”。——维克多·雨果

  •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新近出版《深海浅说》。①这本关于深海的科普书籍,满足了读者对于海洋知识尤其是深海知识的强烈渴求。汪院士长期致力于推进我国深海科技,有力推动了中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同时,③他深厚的文化功底与人文情怀,在科研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深海探索的种子。此次出版的《深海浅说》是他过去数十年对科普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

    A、第①处成分多余,应把“强烈”删去。 B、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科技”后添加“的发展” C、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情怀”改为“情感”。 D、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对”调到“过去”前面
  •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抗“疫”取得了辉煌成绩,在众多国家中鹤立鸡群 B、这次期末考试,小华考得很不理想,他郁郁寡欢 , 一句话也不说。 C、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打闹、大声喧哗等行为让人深恶痛疾 D、“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天警钟长鸣,振聋发聩 , 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 8、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ào rè得像温室。
    (2)、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xiù qí的)。
    (3)、观众才从yǎn huā liáo luàn中反应过来,如梦初醒。
    (4)、碑的正面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yǒng chuí bù xiǔ”八个鎏金大字。
  • 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2)、 , 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3)、。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古诗十九首》
    (4)、当高铁时速达到600公里以上时,我们可以轻松实现早上在广州“喝早茶”,晚上到北京“吃烤鸭”的想法。这让人不禁感叹:高铁的速度真是“”。(郦道元《三峡》)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一次意外的相逢,一次偶然的相遇……都有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不期而遇,可能是带给我们美好感受的一次经历;不期而遇,也可能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一次机遇……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⑵具有真情实感;

    ⑶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

    ⑷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⑸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11、孟子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忧虑祸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走向灭亡,道明“逆境更能造就人才”,而有人有不同的观点,认为“顺境更能造就人才”,对此,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条理清晰、理由充分,100字左右)
  • 12、诗歌鉴赏

    赠王桂阳

    [南北朝]吴 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小 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两首诗都描写了松最初“小”,但是终会“”的特点。(选用诗中的词填写)
    (2)、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赏析。
  • 13、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以为乐者,遂于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 , 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苏轼《记游松风亭》,有删改)

    【注释】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无以为乐者  念:

    竹柏影也  盖:

    ③余寓居惠州嘉佑寺  尝:

    人悟此  若:

    (2)、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4)、【甲】【乙】两人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4、阅读理解

    我的母亲(节选)

    老 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儿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20位老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宿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你可以歇一歇”!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细读文章第①段,说说母亲的“勤”是通过哪些事例表现出来的。
    (2)、文章多处写到“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并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语  句

    情  感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里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泪遮迷了我的眼

    (3)、老舍文章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

    ①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②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活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结合【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 15、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的作品,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 C、朱德在长征路上总是背着负伤的部下行军,即使在当国民党将领时,他的生活也和普通士兵一样朴素。 D、书中写到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在这次大迁移中,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最重大的事件是强渡大渡河。
    (2)、班委推荐你为八年级同学开展《红星照耀中国》推介活动,请你选择你最爱戴的英雄人物,讲述其在书中的英雄事迹并说说理由,60字左右。(备选:A.朱德B.徐特利C.贺龙)
    (3)、《昆虫记》既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又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请结合《昆虫记》中与蝉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 16、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
    (1)、为保护文化遗产,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请问下列新闻拟写合适的标题不超过20字。

    当地时间11月3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埃迪亚迪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珠算等第31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3)、下面是小文同学你写的一段校园新闻报道,请为他修改。

    10月20号下午,A.八(1)班开展了《走进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B.不仅本次活动的

    会场布置独具文化特色,而且环节设计也紧扣主题。同学们为了本次活动能顺顺利开展,都积极的进言献策,参与热情高涨。C.本次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①A处划线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将“”改为“”。

    ②B处划线句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

    ③C处发现具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

  • 17、在下面文字的划线处,填入古诗词名句。

    山间美景是良友,我们临清流而赋诗。“采菊东篱下,①”(《饮酒•其五》)。行走在辽阔的平原上,我们顿觉心胸开阔。“② , ③”(《渡荆门送别》)可有时,面对生活中的离别与挫折,我们不禁感叹“④ , 恨别鸟惊心”(《春望》);光阴流转,繁华易尽,一种物是人非的伤感涌上心头,“⑤ ,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但正如狂风吹不倒松柏,困难也击不倒英雄。“风声一何盛,⑥”(《赠从弟•其二》)。最终,我们相信一定会迎来春风明媚、生机勃勃的美丽图景。“几处早莺争暖树,⑦”(《钱塘湖春行》)。我们以惬意的情怀流连于自然,“微动涟漪,⑧”(《采桑子》)。与自然为友,不畏艰巨,无惧坎坷,相信诗和远方永远相伴。

  • 18、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然短暂,每个阶段却都是微miào的体验。它是一树花开的热烈,它是qiǎo然拔节的喜悦,它是风雨兼程的执念。诚邀你──生命的诗人,愿你在吟诵中,用声音唤醒文字,或慷kǎi激昂,或深情款款。自出心cái , 获益多。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微miào

    ②qiǎo 然

    ③慷kǎi激昂

    ④自出心cái

    (2)、参考【课内链接】,结合语境,解释上述配文中的加点字。

    【课内链接】岂不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
    多趣味。(《三峡》)

    诚:

    良:

  •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纵使可能短暂失意,也要放手一搏,裹足不前只会令人失去自我。”

    ——索伦·克尔凯郭尔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热爱生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 

    发感想。 

    要求:①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章不少于600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20、文言文阅读

    【甲】

    板桥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 , 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 , 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当食忘匕箸 , 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A.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乙】

    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B.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有识不可以骤几 , 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节选自曾国藩《与诸弟书》)

    【注】①骤几:很快成功。②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修身律已,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①人咸谓板桥读书记 
    当食忘匕箸 
    ③如河伯观海

    (2)、从郑板桥和曾国藩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学习经验(填写原文语句)

    学习态度和方法

    甲文:A.

    循序渐进

    甲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熟读成诵

    乙文: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B.

    乙文: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反面事例)

    见识广博

    (3)、“乎”“也”是文言句末常见的语气助词,品读文中画线A、B句,请任选一句,从语气、重音、情感等角度进行朗读设计,并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理由。
    A.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        
    B.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
    (4)、“出世与入世”是古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乙文中的曾国藩、《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这二人“出世与入世”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结合乙文和《岳阳楼记》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