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南宁市初中2023年学业水平适应性地理试题(二)
-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广东省潮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1、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该省地理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A、鲁一济南 B、秦一西安 C、陇一兰州 D、豫一郑州(2)、据图推测,该省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①空间分布均匀②空间分布差异大③自东南向西北减少④湿润区面积广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请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疆域描述,正确的是( )A、东西跨度大,为多种温度带的农作物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B、南北跨五个时区,导致各地钟表显示不同的时间 C、拥有辽阔的海域,便于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D、陆地疆域辽阔,陆上邻国有蒙古、印度、日本等(2)、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大势是( )A、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远大于南方地区 B、西北地区人口增长远高于青藏地区 C、黑河一腾冲线以东人口密集 D、黑河一腾冲线以西人口增长较慢(3)、对比2010—2020年山东和广东的人口增长差异,山东省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做好人才引进及配套保障工作
②探索提前退休制度,帮助子女家庭看管孩子
③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培育“银发”经济
④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推进“放开三孩”工作落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我国疆域辽阔,边防哨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迎着2024年的第一缕阳光,两地边防哨所的官兵升起了五星红旗。图为我国疆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开山岛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2)、两个哨所升旗时间不同,原因是我国( )A、最北至漠河,最南至海南岛,南北跨纬度广 B、最西至帕米尔高原,最东至漠河,东西跨经度广 C、最北至漠河,最南至曾母暗沙,南北跨纬度广 D、最西至帕米尔高原,最东至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东西跨经度广(3)、与我们邻国日本相比,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表现在( )A、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寒带,热量充足 B、东临太平洋,全国降水丰富 C、有利于与6个陆上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D、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复杂多样
-
4、读东、西半球的大洲、大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和B两大洲的分界线①是 , 沟通了洋和洋;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填字母),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填字母);形状略呈“S”状分布的大洋是。(2)、索马里沿海海盗活动频繁,中国海军先后派出多批舰队赴亚丁湾、索马里附近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为国际社会共同反海盗作出积极贡献。结合上图,索马里海盗经常出没的海域属于四大洋中的(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3)、图中序号E表示的大洲与D大洲的分界线为:山脉、河、里海、山脉、黑海、海峡。
-
5、阅读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两图,表示内容较详细的是地图,较简略的是地图。(2)、已知北京市到天津市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是200千米,则北京市地图的数字式比例尺是;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比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或小)。
-
6、读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1)、当地时间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欧洲联盟。图中代表欧洲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土耳其海峡是图中哪两大洲的分界线(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丁(3)、甲、丙、丁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
7、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的公转运动 C、地球的自转运动 D、地轴与公转运动轨道垂直
-
8、2024年4月25日20时28分,我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人再次向星辰大海迈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远在美国的华人观看神舟十八号发射实况时,当地正处于夜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A、地球自转--时间差异 B、地球自转--纬度划分 C、地球公转--四季变化 D、地球公转--五带划分(2)、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酒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全天皆昼 D、昼夜平分
-
9、小明同学用绘制简笔画(如图所示)的方法来记忆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此简笔画中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2)、此简笔画中同时穿过大西洋和非洲的经线是( )A、本初子午线 B、180°经线 C、90°经线 D、66.5°经线(3)、小明在简笔画中没有画的大洲是(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极洲
-
10、2024年5月18日至25日,第十届世界水论坛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小明想要找到印度尼西亚在世界上的位置,最合适的地图是( )A、世界地形图 B、世界气候图 C、世界政区图 D、非洲政区图(2)、小明找到两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印度尼西亚政区图和巴厘岛政区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巴厘岛政区图表示的范围更广 B、印度尼西亚政区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C、印度尼西亚政区图的比例尺更小 D、巴厘岛政区图的比例尺更小
-
1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1)、①、②、③、④四地经纬度位置正确的是( )A、①(80°N,140°W) B、②(40°N,140°E) C、③(20°S,140°E) D、④(20°S,140°W)(2)、图中②地位于③地的( )A、正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3)、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2、七年级某班教室里贴有四幅大小相同的地图,分别是:①世界地图、②中国地图、③甘肃省地图、④白银市地图。把四幅地图按比例尺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
13、能够证明地球真实形状的地理事实和现象有( )
①日食现象②月食现象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14、下列选项中的两条经线能够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 )A、20°E和20°W B、120°E和60°E C、150°W和30°E D、20°W和160°W
-
15、某地向南为高纬度,向北为中纬度,向东为西半球,向西为东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A、(60°N,20°W) B、(60°S,160°E) C、(30°S,20°E) D、(30°N,180°W)
-
16、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C、地球仪上的0°纬线 D、纬度和经度的分界线
-
17、读某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学校的花坛位于田径场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2)、学校教学楼东西方向长度约为( )A、20米 B、40米 C、100米 D、200米
-
18、下列风土人情与所在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风车--芬兰 B、斗牛比赛--葡萄牙 C、狂欢节--北美洲 D、水城“威尼斯”一欧洲
-
19、【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探究资料:
资料一 地势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资料二 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在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资料三 阅读示意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1)、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
探究思考:
(1)、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任选一个阶梯,写出其主要地形类型。(2)、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河流的影响。(3)、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降水的影响。(4)、从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简要说明我国地形特点对其发展的影响。 -
20、结合材料及“黄河流域水系图(图1)”和“长江流域水系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
材料二:河流对流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长江作为我国第一长河,为沿岸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重要的长江流域经济带。
(1)、黄河和长江共同发源于高原。(2)、通过长江干流所处的纬度判断,长江(有/无)结冰期。(3)、长江的水能资源集中在游河段。(4)、和黄河相比,长江的水量更大,请简述长江水量丰富的原因。(5)、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请简述长江航运价值高的主要原因。(6)、黄河流经河口至桃花峪河段时含沙量大增,请简述黄河含沙量高的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