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析“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B、我国平原占比较小 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 2、读我国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山脉构成地形骨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山是我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②山脉走向为南北走向 C、①山脉南侧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D、⑤⑥地形区以太行山为界
    (2)、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D、天山
    (3)、以下对图中地形区介绍存在问题的是(     )
    A、④地形区土质疏松,地表千沟万整 B、⑤地形区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被称为紫色盆地 C、⑥地形区因海拔高,被称之为“世界屋脊” D、②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第二阶梯分界线的一部分
  • 3、对我国人口分界线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胡焕庸线又名黑河腾冲线 B、此线东南人口密集 C、此线西北人口稀疏 D、总体呈现东少西多的特点
  • 4、热爱骑行的主播“潮汕阿秋”,骑行穿过中国32个省行政区,在他骑行过程中见到的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是(     )
    A、傣族 B、回族 C、壮族 D、蒙古族
  • 5、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于2024年9月6日上午在伊宁市举行,伊犁州主要少数民族所擅长的乐器是(     )
    A、长鼓 B、芦笙 C、冬不拉 D、马头琴
  • 6、读下面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中,各省区名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湖南—鄂—武汉 B、②—山东一鲁一济南 C、③—云南一云一成都 D、④—广东一粤一福州
    (2)、小明同学的家乡,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他的家乡可能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7、读甲、乙、丙、丁四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幅图中的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祁连山脉 B、大兴安岭 C、太行山脉 D、秦岭
    (2)、图乙中大兴安岭西侧地形区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四川盆地
    (3)、标志着我国由春秋进入战国的历史事件“三家分晋”发生在(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 8、“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这是纪录片《航拍中国》的片头。读文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是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的是(     )
    A、我国领土北至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处,南至台湾省曾母暗沙 B、我国海域面积广阔,临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乌苏里江畔看见我国第一缕阳光时,帕米尔高原依然是满天星斗 D、我国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不能为我国提供的是(     )
    A、全国范围内充沛的降水 B、优良的港口和便利的海运 C、丰富的海洋渔获 D、丰富的海盐资源
    (3)、我国冬季北方和南方形成“冰与火”的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
  • 9、在学习中国疆域相关内容后,小明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下列小明梳理的知识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我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C、我国大部分位于热带,少部分位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D、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 10、瑞典男孩菲利普查找大量资料后对中国有了一些了解,他将对中国的认识罗列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B、中国民族众多,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 C、中国国土广袤共有23个省级行政区 D、中国有14.12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 11、2024法国巴黎奥运会如期举行,瑞典男孩菲利普在现场观看樊振东与莫雷高德的比赛后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查找资料了解中国的位置,下图中能准确表述中国半球位置的是(     )

    A、 B、 C、 D、
  • 12、

    某年“五一”期间,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长江流域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根据图1、图2,帮助同学们解决在研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研学前]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________,注入东海。

    (2)结合图2,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从流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研学中]

    (3)第1小组发现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第2小组考察并了解到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如下:

    自然原因: ________。 人为原因: ________。

    (5)第3小组通过对长江下游的水质检测发现,河水污染严重,原因是________。 

    [研学后]

    (6)请针对本次研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治理长江的措施。

  • 13、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区域都闪耀着不同的光芒,经济发展方式各具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永恒的主题。读黄河流域略图(图1)和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海”指 (填代号和名称)。
    (2)、C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 A代表的支流名称是
    (3)、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平原。
    (4)、初春时节,黄河部分河段往往容易形成凌汛,甲、乙两处,容易形成凌汛的是处。
    (5)、在图1中标出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的大体位置。
    (6)、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
    (7)、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暴雨季节,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洪水泛滥的危险。因此,我国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 14、下图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及吐鲁番、北京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地。
    (2)、北京月降水最多,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吐鲁番 (填“多”或“少”),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地形”)。
    (3)、丙地气候与其他地区形成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是
    (4)、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其特征是
    (5)、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举例说出两地适合开发的旅游项目。
  • 15、读黄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水能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均位于我国地势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两地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C、甲地水量较小,水能资源缺乏;乙地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D、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黄河流经的省区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青、甘 B、宁、内蒙古 C、晋、陕 D、豫、鲁
  • 16、春季,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读“哈尔滨气候资料表”(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7

    -11.6

    -2

    5.9

    14

    17.7

    20.2

    20.5

    15.5

    6.6

    -5.4

    -14.5

    降水量/毫米

    3.8

    5.5

    7.4

    29

    49.6

    84.4

    104.3

    134.4

    56.7

    22.7

    13.8

    5.7

    (1)、根据图表信息,下列关于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流量最大的季节与区域多雨期基本一致 B、冬季无结冰现象 C、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D、冬季出现了断流现象
    (2)、图中显示松花江出现了明显的春汛,其原因最可能是(     )
    A、人工水库将冬季充沛的降水进行拦蓄,在4月初开闸放水 B、春耕未开始,农业用水量少 C、3月末雨季到来,大量降水补给河流 D、冬季及初春固态降水(雪)因气温低于0℃而长期累积,在3月末4月初融化
  • 17、下列古诗词或谚语背后的地理意义不正确的是(     )
    A、“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B、“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C、“山前桃花山后雪”——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D、“早穿皮袄午穿纱”——气温年较差大
  • 18、312国道(图中虚线所示)起点为上海,终点为霍尔果斯。读图,判断312国道自东向西穿越了(     )

    A、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我国四类干湿地区 C、我国的四大盆地 D、五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 19、读中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沿36°N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B、太行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向海洋倾斜 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这一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A、中、西部地区降水丰富,为种植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B、许多河流在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C、东部地区地势低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西部地区地势较高,为运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 20、下面为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地形区和山脉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武夷山脉的走向是(     )
    A、东北一西南走向 B、东西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一东南走向
    (2)、巫山东侧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