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文化中的精神】“人固有一死,或 , 或。”毛主席在《 》一文中引用了这句话,并且指出“而死,就比泰山还重”。(2)、【文化中的诗词】姐姐一心想成为律师,没想到最后当上了老师,真是“ , 无心插柳柳成荫。”;妹妹不爱读书,我会用“ , 事非经过不知难。”来劝诫她从书中获取知识,从实践中求得真知。时光匆匆,我想用《长歌行》中的那两句诗:“ , !”来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3)、【文化中的习俗】寒食节有折柳插门的习俗,正如“ , 寒食东风御柳斜”;从诗句“ , 脉脉不得语”我们知道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
2、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名著时,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B、我们要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 C、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评价的角度不要太单一。 D、有些名著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我们遇到阅读有困难的句段或章节,可以略去不读。
-
3、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民服务》是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精兵简政和搞好团结三个方面来论证观点的。 B、《北京的春节》和《藏戏》都是以时间为顺序,以“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布局文章。 C、《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文章是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写的。 D、《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倒叙的手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
4、下列对身边事物的描写表达的情感不同的一项是( )A、天空灰蒙蒙的,乌云黑压压地沉下来,仿佛要坠下来,整个世界变得密不透风,压抑沉闷。 B、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青草香,轻轻一闻,满腔的绿意沁人心脾。 C、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 D、春雨“叮咚叮咚”地下着,像细丝,像银针,又像钢琴家弹奏的动人的乐曲。
-
5、下列诗句中,描写中秋节的一项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6、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夸张) B、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太阳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拟人) C、桃树上绽开了淡粉色的桃花,好像害羞了一样。(比喻) D、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设问)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故宫斗拱结构的精妙绝伦 , 层层叠叠的榫卯不用一根铁钉,却能支撑起六百年的风雨。 B、去年年底的年夜饭时,我精彩的模仿秀逗得爷爷哄堂大笑。 C、站在山顶,眺望那片星河璀璨的夜空,仿佛每一颗星星都在低语,令人心驰神往。 D、在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画”的体验活动中,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
-
8、下列词语中,字形、加点字读音和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挪移 畜养 曝晒(bào) 演绎(yì) 焉知非福(哪里) B、避静 痕迹 喷香(pèn) 蜜饯(jiàn) 截然不同(割断) C、赤裸 栅栏 吞噬(shì) 抽噎(yē) 张灯结彩(彩色) D、书籍 搅拌 榛子(zhēn) 急遽(jù) 精兵简政(经过提炼或挑选)
-
9、根据情境,完成练习。
文化中国行:行走于中华大地,欣赏不同的风光。春天如同一块神奇的魔法石,只消 zhǎ yǎn▲的刹那,便将wàn xiàng gēng xīn▲的画卷铺陈开来,引得人们驻足观赏;晨光在故宫红墙间pái huái▲ , 轻轻爬上雕花木窗,碰落了藏在窗缝里的海棠花,像是春天走过的脚印;当míng mèi▲的阳光洒在国家博物馆,一款凤冠冰箱贴映入眼帘,它凭独特设计与深厚底蕴,风靡全球……步步皆惊喜,不虚此行,中华文化长河从未断流,传承不息。
《说文》:“虚,大丘也。”即“大土山”。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空虚(跟“实”相对);②徒然,白白地;③空着;④虚假,不真实;⑤虚心。
(1)、请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填上词语。(2)、以上语段中加点的“虚”字,应查部首。(3)、我会选择下列“虚”字的不同意思。不虚此行
座无虚席
虚张声势
虚怀若谷
-
10、汉字历经千年演变,是跨越时空传递情感的桥梁。总有人像光一样照进你的生活,让你在某一刻读懂了成长。请围绕“那一刻,我读懂了▲”写一件事。横线上可填“父爱(母爱)”“友情”“坚持”“宽容”等。写作时先补充题目,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着重描绘自己某一刻的情感转变,字数不少于400字。
-
11、阅读理解
“汉字文化博览馆”三号馆
【材料一:“汉字书写革命风云馆”】
____
①出征的队伍绵亘十几里,春寒料峭,风萧马嘶,红军将士们行色悲壮。每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战斗队减员严重,而担架队却越来越长,任务也随之越来越艰巨。
②一个矮小、清瘦的姑娘穿梭在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照顾伤员……她叫英子,20岁的她,已经是担架队的队长了。
③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伤员痛苦的呻吟声让她心如刀绞。她杏眼瞪圆,咬着嘴唇,斩钉截铁地说:“背也要背着走!”她对担架员的任务重新分配,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排到最后,再也找不出一副担架来抬一个生命垂危的战士了。望着四周的荒山野岭,英子决定自己背着他走。
④队员们劝她留下这个伤员,因为她看上去实在不堪重负,而且这个伤员伤势太重,活下来的希望十分渺茫。可英子说:“丢下他,不就等于让他死吗?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位伤员!”于是,再没有人多说什么,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用微弱的声音说:“放下——我吧……我会拖累你……”【A】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倔强地抿着,眼里的那份坚定没有半点儿动摇。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且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而受伤的战士,在她一路的鼓励与照顾下,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开始好转!
⑤物资越来越紧张。担架队艰难而曲折地前进着。英子越来越瘦,越来越虚弱,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她总是将金贵的盐和水送进战友的嘴里。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仿佛春天正好等在这里,河岸上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映入眼帘。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棍子走了,他走到英子面前,说:“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英子笑了,她点点头回答:“好。但你现在还需要休息。”
⑥在桥边给伤员舀水时,瘦弱的她体力不支,眼前一晕,坠落在桥下的河水里,她坠落的声音那么小……当队员们赶到桥边时,她已经顺水漂远了……
⑦时光一去七十年,很多事情改变了,但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褪色。【B】此刻,一个垂暮老人,站在小桥边凝视远方,他的眼睛湿润了,嘴唇颤抖着。站了许久后,老人缓缓地在草地上采来缤纷的野花,用颤抖的手认真地编起一个花环,轻轻桂在桥边。在他的心里,这花环永不凋零……
(1)、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梳理英子为伤员做了什么。跑前跑后做好
让重伤员好好
(2)、“队长,不意味着权力,而是在最需要的时候第一个承担责任。”这句话应放( )A、第②段开头 B、第③段开头 C、第④段开头 D、第⑥段开头(3)、同学们正在讨论自己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请你一起来参与讨论吧!【A】处句子中,英子虽然没有说话,但从“薄薄的嘴唇倔强地抿着”“眼里的那份坚定没有半点儿动摇”中,我仿佛听到她在说:“①。”她②的品质令我感动。
我在读【B】处句子时特别感动,从③。 (抓住具体描写说一说老人内心的感受)
(4)、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并说说你的理解。我会选。A.担架队队长 B.永不褪色的故事 C.永不凋零的花环 D.倔强的英子
我是这样理解题目的:
-
12、阅读理解
“汉字文化博览馆”二号馆
【材料一:“汉字影视演绎创新馆”】
中国电影“火”啦
2025年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持续刷新全球单一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纪录,位列全球动画篇排行榜首、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名。这一成绩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首次以单一国家票房跻身全球影史前五,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材料二:“汉字多元文艺创意馆”】
文艺创新“火”啦
文艺表现形式
文化元素
创新点
成果
影视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故事
将哪吒塑造为“魔童”,赋予其反抗命运、打破偏见的现代精神内核。全片1948个特效镜头,既保留水墨画风格,又实现动态三维表现。
票房超150亿,成为现象级国漫,推动传统神话IP的年轻化表达
舞蹈诗剧《只此背绿》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通过舞蹈“活化”古画,用肢体语言演绎画中意境,配乐融合古琴与电子音乐。
被誉“让文物活起来的教科书级案例”
文学《长安的荔枝》
唐代“一骑红尘妃子笑”为背景
用小人物视角解构宏大历史,赋予古诗“无人知是荔枝来”以人性化叙事
选2023年“中国好书”,推动历史小说创作热潮。
中华文化的创新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以当代视角重构传统基因。从神话符号到美学意境,从哲学思想到匠人精神,文艺创作者正以多元形式让五千年文明“活”在当下,这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1)、《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中排名第几?( )A、第一名 B、第三名 C、第五名 D、第十名(2)、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创新点是什么?( )A、用动画还原古画 B、用舞蹈演绎古画意境,配乐融合古琴与电子音乐 C、直接展示《千里江山图》原画 D、邀请画家现场作画(3)、根据【材料二】,说一说《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被赋予了怎样的现代精神?这种创新有什么效果?(4)、【材料二】中“中华文化的创新不是简单的‘复古’”,以材料中影视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文学《长安的荔枝》其中一个为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
13、阅读理解
“汉字文化博览馆”一号馆
【材料一:“汉字魅力品鉴馆”】
做个中国人很美
如果你不是中国人,你不会知道“天涯”有多远,“断肠”是一种怎样的思念。你体会不到有一种“愁”,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体会不到有一种“喜”、可以“漫卷诗书喜欲狂”;你体会不到有一种悲,叫做“十年生死两茫茫”;你也将永远不会懂,“江南”不止是个笼统的地名,“扬州”也不止是一座小城,“滕王阁” “黄鹤楼” “岳阳楼”多少英雄曾在楼上扼腕西风……庆幸我们都是中国人。
这世上,再也没有第二种语言能像汉字一样,变幻出如此多的美丽,蕴含着如此深的情愫,汉字之美,美得无与伦比;汉字之美,美得无法形容。汉字之美,只有中国人才懂。
【材料二:“汉字起源探寻馆”】
甲骨文的发现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仓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鎡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1)、【材料一】中提到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的是哪种情感?( )A、喜 B、愁 C、怒 D、惊(2)、【材料一】中提到的“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象征了什么?( )A、现代建筑 B、历史文化和英雄故事 C、外国名胜 D、普通旅游景点(3)、【材料一】中说“汉字之美”有变幻之美和蕴含深厚情愫之美,请观察以下字体,通过字形联想等方式,猜一猜中国的地名。(4)、阅读【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认为龟甲、兽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②甲骨文是由清代王懿荣偶然发现的,由此他确立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文”。
(5)、汉字源远流长,结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写两点) -
14、在“汉字文化之旅”中,优秀诗文与歇后语宛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之路。(1)、请根据要求完成填空。
诗中有童真:古诗中的儿童天真无邪,有“牧童归去横牛背,”的悠然,有“童孙未解供耕织,”的可爱。诗中藏情怀:赤子之心令人敬佩: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抒发了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陆游的“ , 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南宋遗民深深的爱国之情。诗中有画面:“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了塞外的壮阔与荒凉,“月出惊山鸟,”呈现出鸟鸣山更幽的情境。
(2)、名著衍生的歇后语魅力非凡,它们既添名著光彩,又折射社会风俗与人物性格。请连线,领略其中韵味。《三国演义》
魯肃上了孔明的船
不打不亲
《红楼梦》
梁山兄弟
满载而归
《水浒传》
刘姥姥出大观园
自食其果
《西游记》 孙悟空守桃园
糊里糊涂
-
15、下列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联系上下文猜测其意思。 B、看了影视剧,了解剧情后就可以不用读原著了。 C、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不求甚解地读。 D、借助资料看名家解析,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
16、在本学期“文化之旅” 中,我们一同走进了许多饱含深情的课文。下面关于课文思想感情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农忙场景,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B、《祖父的园子》回忆园中活动,体现作者童年自由快乐,流露对祖父及童年时光的怀念。 C、《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写看过各地月亮,细致对比是为突出各地月亮的独特之美。 D、《梅花魂》里华侨老人珍爱梅花,回国时将墨梅图和手绢交外孙女,饱含对祖国的眷恋。
-
17、形声字“弩”“怒”“驽”“贫”的意思很可能分别与( )有关。A、弓箭、情绪、姓氏、笼子 B、情绪、弓箭、心情、奴隶 C、弓箭、情绪、马匹、奴隶 D、弓箭、情绪、马匹、笼子
-
18、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青春作伴好还乡。 戍边战士将青春献给了祖国。 B、九州生气恃风雷。 战士那生气勃勃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C、却看妻子愁何在。 战斗英雄给妻子写了一封家书。 D、初闻涕泪满衣裳。 当胜利的消息传来,老战士激动得涕泪满裳。
-
19、下列哪一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A、繁忙 熟炼 承认 B、部置 拟定 审视 C、预计 疑惑 军令状 D、尤衷 胸膛 容幸
-
20、下列哪个选项的读音完全正确( )。A、水浒传(zhuàn) 瞑(míng) 目蹲身 B、旖(yí)旎 碧波万顷(qīn) C、提供(gòng) 谋(móu)财害命 D、恐吓(xià) 燕园胜地(y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