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5)七下科学第三单元物质的特性拔高培优试卷A卷

试卷日期:2025-04-25 考试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演示实验。下列演示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2.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 3. 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
  • 4. 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 5. 密度公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         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密度、质量、体积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为定值
  • 6. 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 7.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 8.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倒计时更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下列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大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 9.  工业上采用蒸发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和氩气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汽化,再冷凝,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如图所示)。在蒸发液态空气时,首先被汽化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无法确定
  • 10. 为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其中水的初温和质量相等,①②③中水的表面积相同,④中水的表面积最大。能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速大小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1.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 12. 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 13. 如图为某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甲、乙、丙对应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B、BC段对应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C、DE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D、白雾形成对应的状态变化过程是乙→丙
  • 14. 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即可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这里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细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B、制冰时水在平面上凝固吸热形成冰面 C、二氧化碳气体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D、制冰时场地周围有很多霜,是二氧化碳凝华而成的
  • 15. 如图,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现从它们,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使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剩余部分的甲、乙的重力G'和G'的大小关系是( )

    A、G'可能大于G' B、G'一定大于G' C、G'可能小于G' D、G'一定小于G'
  • 16. 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4 B、4:3 C、1:2 D、2:1
  • 17.  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g(ρ=1.0×103kg/m3 , ρ酒精=0.8×103kg/m3),则该瓶的容积是(  )

    A、350cm3 B、300cm3 C、250cm3  D、150cm3
  • 18. 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 19. 下列操作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氮气和氧气 B、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应 C、海水晒盐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 20. 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 21. 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填粒子名称)

  • 22. 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属于一种(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与试管中均加入水,通过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 23. 小明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态。
  • 24. 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明同学家里新买了一包打印纸,他用刻度尺测出了这包打印纸的总厚度为5cm,则一张纸的厚度为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他发现外包装上标着70g/m2字样,经询问得知,其表示这种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为70克。由此可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Kg/a3
  • 25. 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从甲图中可见,120 g D物质的体积是 , 从乙图中可见阴影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 , 其值为

  • 26.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水果,常看到水果表面“先湿后干”的现象,这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 后;在我们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些都是 现象。
  • 27. 下列是对酒精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描述,用序号回答问题:

    酒精是①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易挥发;③易燃烧;④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种物质。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8.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些霜是

    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 29. 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颜色的液体,其中一杯与其它液体种类不同。为了找出这杯液体,测得如下数据。

    液体颜色

    绿

    体积/cm3

    5

    8

    15

    20

    质量/g

    6

    9.6

    18

    22

    (a)

           
    (1)、小妍试图通过计算数据完成任务,则表格(a)处应填
    (2)、分析可知,颜色为的液体与其它三杯液体不同。
    (3)、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方法,找出该液体。
  • 30. 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如图).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选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 31. 密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1)、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选填“高”或“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2)、房间里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窗户(选填“上方”或“下方”).
    (3)、种子在配置盐水中下沉,说明该种子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盐水的密度.
  • 32. 小明测色拉油的密度,用天平测出油和杯子的总质量.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总质量为 g,将杯中的部分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则量筒中油的体积为 cm3 , 用天平测出剩余油和被子的总质量为28g,油的密度为 kg/m3

  • 33. 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的液体体积V 和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中的图线所示,根据图线可知,量杯的质量是 g;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液体的质量为 g.

  • 34. 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冰是现象;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冰的

  • 35. 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金属球,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 . 实心球是(填“A”或“B”)球,它的密度为 kg/m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8分)

  • 36. 小陈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器材】2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

    称量次数

    1

    2

    3

    4

    5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毫升)

    0

    20

    40

    60

    80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为克。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兴趣小组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7.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组装图甲装置应按(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顺序;
    (2)、图(选填“A”或“B”)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3)、小明前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C,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选填“相同”或“不同”),但两次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不一样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四、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 38. 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衔了很多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0.4kg的水(水的密度ρ=1.0×103kg/m3 , 石块的密度ρ=2.6×103kg/m3),求:

    (1)瓶中水的体积V1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 39. 液化石油气(简称LPG)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易燃,燃烧时发热量大,无烟尘,污染小,是现代城镇居民家中主要的燃料。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工人们把它们经过加压后变成液体装进特制钢罐中,这样便于运输和储存。使用时,需要拧开钢罐上的阀门,经减压后使其重新变为气体。为了便于发现液化石油气的泄漏,商用液化石油中一般加入恶臭的乙硫醇。请回答下列问题

    丙烷

    丁烷

    熔点

    -187.6℃

    -135.35℃

    沸点

    -42.09℃

    -0.5℃

    (1)、工人对这两种混合气体加压装罐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最先变成液体的是
    (2)、液化石油气钢罐在放气使用过程中罐壁会出现明显的小水珠,而未使用的钢罐却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3)、当晚上家里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关紧阀门 B、开灯 C、开窗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