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第2节 电生磁同步练习
试卷日期:2025-01-16 考试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利用铁屑来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开关闭合之前,螺线管周围铁屑分布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轻敲玻璃板,铁屑分布如图乙所示,在通电螺线管周围放上小磁针,静止后小磁针C的左端为S极,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图乙中A处的磁场比B处强 B、图乙中用铜屑代替铁屑也能呈现出相同的排布方式 C、图丙中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 D、图丙中小磁针D的右端为N极2. 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A、 B、 C、 D、3. 磁感线可以直观地反映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如图通电螺线管内部插入一根铁芯,下列磁感线中能正确反映其磁场变化的是( )A、 B、 C、 D、4.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下端连着一个条形磁铁,条形磁铁的下端为N极。条形磁铁下方有一电磁铁。闭合开关后( )A、电磁铁左侧小磁针的N极向上偏转 B、若去掉螺线管中的铁芯,弹簧的长度会变短 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弹簧长度会变长 D、若调换电源的正负极,小磁针的指向会发生改变5. 下列小磁针指向和磁感线作图中,错误的是( )A、 B、 C、 D、6. 如图所示,A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B是电磁铁。现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减小 B、B的下端是S极,电源右端是正极 C、若减少B线圈匝数,滑片P向左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若对调电源正负极,滑片P向左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7. 用两枚相同的铁钉、滑动变阻器、干电池、开关和导线组成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电磁铁B多,多次实验,结果相同。此实验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个因素是( )A、电磁铁极性 B、电流大小 C、电流方向 D、线圈匝数8. 如图,闭合开关S后,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那么()A、a端是电源正极,e端是小磁针的N极 B、b端是电源负极,f端是小磁针的S极 C、a端是电源正极,c端是通电螺线管的S极 D、b端是电源负极,d端是通电螺线管的S极9. 如图所示,电磁铁的左下方有一铁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闭合开关,当铁块从电磁铁的左下方运动到正下方的过程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上移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 B、电磁铁的磁性逐渐减弱 C、铁块对地面的压强逐渐减小 D、地面对铁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10. 小明制作的玩具小船上固定有螺线管(有铁芯)、电源和开关组成的电路,如图所示,把小船按图示的方向放在水面上,闭合开关,最后静止时“船头”最终指北的是A、 B、 C、 D、11. 如图给直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磁针的b端为N极 B、d处磁场强度强于c处 C、直导线的磁场形状为三个同心圆 D、移去小磁针后,直导线周围磁场消失12. “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改变电磁铁的接线,使通电线圈的匝数增多,同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保持不变,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的变化。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 )。A、跟电路通断的关系 B、跟电流大小的关系 C、跟电流方向的关系 D、跟线圈匝数的关系二、填空题
-
13. 闭合开关,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此时A处磁感线与B处相比更(选填“疏”或“密”),通电螺线管的左侧为极,电源的左侧表示极。14. 上海建成的磁悬浮铁路是世界上首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高速铁路,其磁悬浮的原理如图甲所示,若轨道线圈下端是N极,要使列车悬浮起来,列车线圈上端应是极。列车线圈本质上是一个电磁铁,要达到上述要求,请在图乙中画出线圈上电流的方向。15. 科学技术发展蒸蒸日上,离不开近代科学家不断努力探索,也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发扬。(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 , 即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82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拉戈和吕萨克发现:当电流通过绕在铁块上的导线时,铁块被磁化。在若干年后,英国发明家威廉·斯特金在前面三位科学家的基础上,发明了电磁铁。
(2)、约200年后的今天,“趣味科学”拓展课上的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连接了一套电磁学装置(其电路图如图所示):已知 , 甲乙是两枚相同的电磁铁。①该装置可用来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大小的关系。
②甲、乙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必须相同,否则得出的结论不严谨,原因是.
16.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如图甲。单匝线圈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也符合安培定则,如图乙,则小磁针右侧是极 ( 填“N” 或 “S”) 。 把两个线圈A 和 B 挂在水平光滑的固定绝缘杆 MN上,如图丙,当两线圈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时, A、B 两线圈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 如图是探究“奥斯特实验”的装置。(1)、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并与小磁针(填“垂直”、“平行”或“任意方向”)。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2)、改变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表明。(3)、实验中用到的一种重要科学研究方法是法(选填“控制变量”、“类比”或“转换”)。18. 如图所示,球为均匀带负电的绝缘球体,当它绕着自己的轴做逆时针旋转(由上往下看)时,则球上方的小磁针的极将 , A球左侧的小磁针的极将(均选填:“指向左”,“指向右”,“指向上方”,“指向下方”)。19. 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一个线圈指南针,将它放入盛有食盐水的水槽中能指示方向。(1)、【盐水电池】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观察电压表的接线和指针偏转可知:铜片是盐水电池的极。(2)、【线圈指南针】如图乙浮在液面上的线圈能指示方向,静止时图中线圈的端指北方(填“左”或“右”),原因是地球周围存在与它有相互作用。20. 如下图所示,某一条形磁铁置于水平面上,电磁铁与其在同一水平面上,右端固定并保持水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逐渐向左移动时,条形磁铁一直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填“不变”“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电磁铁左端是极。三、实验探究题
-
21.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1)、在演示奥斯特实验时,如图甲所示,①闭合开关;②放置小磁针观察指向;⑧摆放一根长直导线;为了减弱地磁场的影响,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____。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2)、由图乙(a);·(b)、(c)可知: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且。(3)、小曙推理:若一束电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小磁针上方,如图乙(d))所示,小磁针也会发生偏转。其依据是:;(d)中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和图乙(填序号)的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同。22. 如图所示为“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实验装置。(1)、闭合开关后,竖直悬挂的小铁球向右运动,小磁针发生转动,这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2)、将小铁球换成小铝球,闭合开关后,小铝球将(填“向右运动”“向左运动”或“保持静止”)。(3)、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是否有关,写出一种操作方法:。23.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图 1),法国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2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1)、如图1,通电前静止的小磁针南北指向。现要在小磁针上方拉一根直导线,使通电时小磁针会发生明显的偏转,直导线所指的方向应为(选填“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或“任意方向”)。(2)、图2的实验表明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若此时改变其中一根导线的电流方向,会产生的实验现象是。(3)、安培发现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 的大小可能跟两根导线中的电流I1 , I2 , 导线之间的距离r有关,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I1/A
I2/A
r/m
F/N
1
0.2
0.2
0.1
1.0×10-7
2
0.1
0.2
0.1
0.5×10-7
3
0.2
0.2
0.05
2.0×10-7
4
0.2
0.4
0.1
2.0×10-7
分析表格实验数据,可获得的结论是。
24. 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用绝缘细线将电磁铁M悬挂在铁架台上,并保持它与软铁块P 的距离不变。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S,按图组装实验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用已调零的电子测力计测出软铁块P 对测力计的压力F0并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次数
1
2
3
I/A
0.34
0.40
0.44
F0/N
0.9
0.9
0.9
F/N
0.84
0.82
0.81
②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适当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 和电子测力计的示数F,并将I、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仿照步骤②再进行两次实验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来判定电磁铁磁性强弱的。(2)、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3)、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的作用外,还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