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试卷日期:2025-01-03 考试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的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宇宙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水星和金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的行星 C、地球是太阳系中心天体 D、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之外
    (2)、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有(     )

    ①存在液态的水资源②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③有安全的宇宙环境④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我国积极开展太空探索的意义不包括(     )
    A、开发太空中的生物资源 B、利用太空环境开展科学实验 C、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D、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 2. 地理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制作简易地球仪,下图地球仪制作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理课上制作地球仪的顺序应该是(     )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①③
    (2)、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条经线的形状都是圆圈 B、0°纬线划分南北半球 C、不同经度的经线长度不同 D、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 3. 2024年9月30日,一架航班号为JU988的塞尔维亚航空航班飞抵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这标志着“贝尔格莱德—广州”航线成功首飞。这将为中塞两国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带来极大便利。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经纬度是(44°N,20°E),位于图中的(     )
    A、甲位置 B、乙位置 C、丙位置 D、丁位置
    (2)、下列有关广州和贝尔格莱德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广州地处北半球低纬度②贝尔格莱德位于高纬度

    ③广州有太阳直射的现象④贝尔格莱德位于南温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广州和贝尔格莱德两地存在时间差异,造成的原因是(     )
    A、海陆差异 B、经度差异 C、文化差异 D、纬度差异
  • 4.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2024年11月12至17日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航展举行时,地球运转位置处于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2)、中国航展举行时,广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现象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昼短夜长
  • 5. 小明寒假准备参加省外研学旅行,出发当天爸爸开车送他去白云国际机场。出发前,小明用手机软件查看路况,下图为百度导航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岭南花园位于白云国际机场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小明想知道拥堵路段的具体信息,他放大地图,手机地图发生的变化是(     )
    A、范围缩小了,线路更简略 B、范围放大了,线路更详细 C、比例尺变大,显示内容更详细 D、比例尺变小,显示内容更简略
    (3)、使用手机百度地图与纸质地图相比,优点有(     )

    ①信息容量大②更新速度快③制图精度低④信息数字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6.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英国绅士福格八十天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下图为八十天环球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福格先生在甲处穿越(     )
    A、直布罗陀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苏伊士运河
    (2)、福格先生到达孟买所在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3)、福格先生一行从甲到旧金山,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大西洋一印度洋 B、印度洋一大西洋 C、印度洋一北冰洋 D、印度洋一太平洋
  • 7.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号称“世界第四极”。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刷新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下图为某区域海底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奋斗者”号潜水器到达的海底地形区是图中的(     )
    A、 B、 C、 D、
    (2)、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以下不正确的是(     )
    A、提供鱼盐之利 B、便于海洋运输 C、大力开采矿产 D、开展海洋实验
  • 8. 《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下图为“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聚落( )

    ①早期多临近水源                ②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③动植物丰富利于早期聚落的形成        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屋舍俨然” B、城市“阡陌交通” C、乡村“良田美池” D、城市“土地平旷”
  • 9. 2024年11月中旬,“银杏”“桃芝”“天兔”“万宜”四个台风共舞,同期罕见!这海上过分“热闹”了。完成下面小题。
    (1)、台风行进过程中的天气符号为(     )
    A、 B、 C、 D、
    (2)、台风来临时,可行的防护措施是(     )
    A、在家中关好门窗备好食物和水 B、在高楼上打开窗户向邻居呼救 C、行驶中将车开到空旷地带躲避 D、在街上原地不动等待台风过去
  • 10. 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但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缓解用水问题。左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右图是捕雾网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年降水量为2000mm B、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多于500mm C、赤道附近年降水量比较少 D、回归线附近年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
    (2)、沙漠地区的人们利用捕雾网(     )
    A、大幅度提高当地年降水量 B、改变当地气候特征,改善生产方式 C、体现人类因地制宜的智慧 D、改变当地生态环境,带动产业发展
    (3)、沙漠地区的特色民居可能是(     )
    A、    B、    C、    D、   
  • 11. 2024年7月11日是第35个世界人口日,为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情况,小红同学收集了世界各大洲人口数(2021年)及平均人口增长率(2015-2019年)统计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非洲人口增长最快②南极洲没有常住人口③亚洲人口数量最多④人口数量最少是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欧洲人口保持当前的增长速度,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企业招工困难②学生学习困难③银发经济活跃④学前教育发展迅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12. 二十国集团(简称“G20”)领导人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2024年11月18日至19日在巴西举行领导人峰会,下图为G20成员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G20峰会上,澳大利亚成员国派出的代表最大可能是(     )
    A、黄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混血人种
    (2)、G20成员国使用的语言中,世界范围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英语 B、汉语 C、法语 D、俄语
    (3)、G20峰会上,中国与阿根廷之间的经济商谈称为(     )
    A、南北对话 B、南北合作 C、南南对话 D、南南合作

二、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组织学生去广州白云山研学旅行,下图为同学们预先绘制的白云山等高线地形图,并规划了①②③④四条分组步行路线。

    (1)、写出白云山的地形类型,计算图中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
    (2)、分析四条徒步路线中,何处可能形成小溪,并分析原因。
    (3)、分析从步行路线③(图上距离为3.5cm)登山的大致距离,判断坡度陡缓先后顺序,并说明原因
  •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加达是印度尼西亚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积740平方千米,人口1027.7万。在过去30年里,雅加达地面下降了近4米。2024年11月19日,印度尼西亚国会通过法案,正式取消雅加达作为首都的地位并将其设为特区,新首都将迁至地震、洪灾、火山爆发等较少的东加里曼丹省努山塔拉。

    材料二:图1为印度尼西亚气候类型图,图2为六大板块示意图,图3为雅加达迁都示意图。

    (1)、写出雅加达的经纬度位置及气候类型。
    (2)、列举一种印度尼西亚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并解释原因。
    (3)、从地理角度,试分析印度尼西亚的迁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