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日期:2025-01-10 考试类型:期末考试

一、活动一:悟朋友之义(18分)

  • 1. 【任务一:赏文字之美,明“朋友”内涵】 

    第一组同学展示了“朋友”二字的甲骨文。请根据内容,完成填空。

    “朋”:像两串贝壳系在同一根绳子上,相互并列,可以引申出同类相好、关系亲密的意思。

    “友”:像两只朝向一致的手,表示志同道合,表示朋友间需要

    归纳:“有朋自远方来”的“朋”理解为

  • 2. 【任务二:读成语典故,识“朋友”内涵】

    第二组同学展示了有关“八拜之交”的成语典故,请你帮忙一起完成表格。

    典故内容

    成语及解释

    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特别穷,鲍叔牙非常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互相信任。他们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管仲曾经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用“”来形容好朋友之间情谊深厚,彼此信任。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但是他的琴声只有锺子期才能听懂,高山流水遇知音。不幸的是锺子期英年早逝,俞伯牙知道后,在锺子期的坟墓前演奏了最后一支曲子,然后把心爱的琴给摔碎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用“”比喻非常了解、互相赏识的知音朋友。

    东汉末年的孔融和祢(mí)衡,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很大,当他们结为好友时,一个未满20岁,一个已经50岁了,然而他们互相欣赏,成为好友。

    用“”来指不拘年岁辈分结交的好朋友。

  • 3. 【任务三:理名言警句,辨“朋友”内涵】

    第三组同学梳理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请你帮忙一起完成任务。

    交友类名言警句摘录

    ① 君子之交    ▲    。  ——【战国】庄子

    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④“朋友”这个词人人都挂在嘴上,但是真正的友谊却很(hǎn)____见。  ——费德罗

    ⑤ 我的朋友,你的语声飘荡在我的心里,像那海水的低(yín)____声缭绕在静听的松林之间。

    ——【印度】泰戈尔

    ⑥ 但社会上更多的人喜欢随声附 , 随波逐流,他们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们的眼里,真正确切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美国】爱默生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为第⑥句名言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A、hè  B、hé  C、huó   D、huò
    (3)、根据语境,为第①句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
    A、甘若醴 B、淡如水
    (4)、以上名言警句中,不合要求的两项是(    )   
    A、①②         B、③⑤ C、③⑥
  • 4. 【任务四:集诗文名句,探“朋友”内涵】

    第四组同学整理了一组关于交友的古诗文名句,请你帮忙完成。

    自古以来,友谊都极其珍贵。对李白来说,友情是明月下的离别,离别故乡,“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舟行愈快,思念愈深;友情亦是托明月伴老友随行的牵挂,“ ,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人行愈远,忧思愈浓;对杜甫来说,友情是暮春时节与李龟年的意外重逢,“”(《江南逢李龟年》),抒发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对李商隐来说,友情是来日团聚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夜雨寄北》),抒发了诗人憧憬未来的欢乐之情。

    真挚的友情需要用心对待。就像本学期所学的《论语·述而》中的“”,我们要善于向身边的朋友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及时反思自己的缺点。

二、活动二:学交友之道(19分)

  • 5.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答陆澧

    【唐】 张九龄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选自《全唐诗》)

    【乙】雷陈胶漆

    后汉雷义与陈重为友,义举茂才,让于重,刺史不听。遂佯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虽谓坚,不如雷与陈。”

    ——(选自《夜航船》)

    【丙】范式与张劭为友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 , 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改动)

    [注释]  ①佯:假装。  ②太学:京城最高学府。  ③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告:告假。⑤过:访,探望。  ⑥克:约定。  ⑦馔(zhuàn):饭食。  ⑧升堂:登上大厅。

    (1)、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二人告归乡里

    课内迁移法:野有麦场(《狼》)

    方至

    发走

    古字通假法:其人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茂才

    查阅字典法:①举起,抬起;②推荐,推举;③攻下,占领

    (填序号)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3)、甲诗通过“”两句表达友情深厚,乙文通过“”反映雷义对待友谊的鲜明态度。(用诗文原话回答)
    (4)、《答陆澧》中“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一句似问非问,而不直接道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认真阅读下列句子,联系句中加点的“也”字,从语气词的角度体会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知识卡片】

    “也”,在古文中一般相当于“啊”,在语意夸张时相当于“呢”,在否定语气强烈时相当于“的”。

    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②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

    (6)、乙、丙两文中的哪一篇与下面链接材料中提到的交友原则是相同的?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三、活动三:品朋友之情(30分)

  • 6. 阅读《范爱农》,完成各题。

    范爱农(节选)

    [鲁迅]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JoShikiRin刺杀,刺客就擒。”大家一怔之后,便研究这刺客是谁。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到,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知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做了四首诗,现在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选自《鲁迅全集》)

    (1)、【名著·内容】

    鲁迅与范爱农的交往并不是一见如故,如果鲁迅拥有社交软件,会在什么时候主动添加范爱农为好友?为什么?

    (2)、【名著·语言】

    仿照示例,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表补充完整。

    选文句子

    批注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示例]: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范爱农愤慨至极而不知所措的书生意气。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3)、【名著·主旨】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作品“交织着记忆的芬芳与战斗的火花”,请分析这一特点在《范爱农》中的具体体现。

    (4)、【名著·拓展】

    阅读了《朝花夕拾》,语文老师准备在班里举行阅读分享会。老师提出问题:《朝花夕拾》中,作者重点写了“阿长”和“衍太太”两个妇女。阿长是“我”的保姆,衍太太是“我”的邻居,你认为她们两个有可能成为好朋友吗?请你分别结合阿长与衍太太的一件事,简要谈谈观点并说明理由。

  • 7. 阅读《春天忆故人》,完成各题。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铺天盖地地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看一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模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呀吱呀哼叫的老车毕竟已然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一晃,过去快四十年了。

    ⑤我去过他在雍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定”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等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的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呢?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吗?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⑪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2017年4月27日《北京日报》,有改动)

    (1)、梳理文章,概括作者与史铁生交往的事件,并将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我”与史铁生在地坛家里聊写作

     

     

    “我”对史铁生新作的感想

    (2)、从句式和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⑨段的画线句。
    (3)、下列两处文字都提到了“好好活”,这两处“好好活”有什么不同的含义?请结合《春天忆故人》和《秋天的怀念》谈谈你的看法。

    A.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春天忆故人》)

    B.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

    (4)、作者为何在“春天”忆故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四、活动四:抒友情之真(50分)

  • 8. 相信生活中有心的你,进入初中以来,一定结交了新朋友,也发现了身边许多美好的事物。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把它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任务一】:学会辨识朋友。请以“你才是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学会表达友情。请以“给好友    ▲    的一封信”为题,表达真切的情感。

    【任务三】:学会珍惜友情。请以“难忘挚友情”为题,抒写友情的珍贵。

    要求:①明确任务,若选任务二,应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

    ②内容真实,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

    ③校名用S初中,姓名用小A、小B、小C等代替,不得出现真实的师生姓名和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