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日期:2025-01-03 考试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面对国民党调集的50万重兵,面对规模空前的“铁桶围剿”,面对党内严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带来的生死存亡危机,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当86000多人离开中央苏区时,没有谁能预知即将开始的远征,他们不过是怀揣一个简单的信念:改造中国。

    万里长征路遥迢,青史长留照古今。红军用脚步丈量出胜利的征程,行经15个省份,转战地域超过半个中国;翻越20多座高山,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渡过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几乎和法国的面积相等……面对“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这支年轻的队伍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3天就遭遇一次激烈的战斗。扭转敌我力量悬殊的劣势、战胜恶劣自然环境的障壁、通过严峻党内斗争的考验,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国的西北角迎来了光焰万丈的日出。

    在这条征途上,年轻的共产党人以对国家的深刻忧患、对民族的责任担当,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世界军事史的惊人奇迹,谱写下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从东南到西北,从红土地到黄土地,每一步都是创造历史的脚注。被国民党认定“流徙千里,四面受制”的红军,走出了一条“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新路。

    这是一条牺牲之路,一支队伍舍生忘死、抛洒热血。“如果要念一遍倒在湘江边的官兵的名字,我会从黄昏念到黎明。”湘江战役,红军浴血奋战7个昼夜,战士马革裹尸,湘江血可漂橹,当地居民“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激战独树镇、强渡乌江、浴血娄山关、飞夺泸定桥、鏖战腊子口……万水千山之路,也是万死千伤之路。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86000人,抵达陕北时只剩6000多人;平均每走1公里就有4名红军战士倒下,每14人只有1人到达陕北。“青山有幸埋忠骨”,这条血色之路上,至今仍有大量红军墓、红军碑,诉说80年前这支队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英勇与坚贞。

    这是一条转折之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涅槃蜕变。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的一栋小楼里开了3天会,“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而遵义会议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从确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路线,到逐步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个创立刚刚15年的政党,在这条路上完成自己的“成人礼”。

    这是一条锻造之路,一代新人朝气蓬勃、淬火成钢。长征队伍中,大约54%的人都在24岁以下,只有4%的人超过40岁。“长征塑造了一代新人,这代新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推翻了两千年来停滞不前的伦理体系和政治制度。”正如毛泽东所说,经过长征锤炼的同志,“一个可以当十个,十个可以当百个”。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1000多位将军中,90%以上参加过长征。那些经受过生死考验的幸存者们,增长了胆识与才干,成长为革命的中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多少人千难万险中跋涉,多少人枪林弹雨中战斗,多少人壮怀激烈中牺牲,多少人上下求索中坚定……旗帜指引理想,鲜血铸就丰碑,让长征成为萦绕于世界东方的“红飘带”。

    (选自任仲平: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写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有删改)

    材料二:

    毛主席接着说:“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只二百六十七天。”然后,他扳着手指说:“我们走过了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长征万岁!”会场里霎时升起欢呼声。

    “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毛主席打断口号声继续说:“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来河、潇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节选自杨成武回忆录《长征胜利万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机,怀揣改造中国的信念,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B、长征路上红军爬雪山、渡大江、过湿地,每三天就要遭遇一次激烈的战斗。 C、正是因为红军抛洒热血、浴血奋战,长征才成为萦绕于世界东方的“红飘带”。 D、两则材料都体现了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迎来转折,涅槃蜕变,完成自己的“成人礼”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央红军冒着未知的风险开始长征,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 B、通过长征,红军不仅冲破了国民党的封锁,还建立了抗日的前进阵地。 C、红军战士经过长征的锤炼,淬火成钢,成长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D、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扩红数千人,筹款数百万元。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征精神的一项是(  )
    A、飞夺泸定桥时,红四军团冒着敌人的枪弹与敌人搏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B、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中获胜,除战略运用成功外,民众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C、过草地时,一位普通的红军谢益先把自己的干粮给了陌生母子,自己却因食物不足饥饿而死。 D、一位炊事班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在爬雪山时,想尽办法煮野菜汤,尽心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不惜牺牲自己。
    (4)、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5)、长征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密西西比河上(节选)

    【美】马克·吐温

    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我总算勉强在脑子里装满了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岛屿、沙洲和河湾的名称:这可真是一堆乏味的杂拌儿,不过也是一名合格领航员的基本要求。我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把一条船开到新奥尔良去。不消说,这种自满的心情还没有来得及表示,毕克斯贝先生就会把它压下去:“胡桃湾是什么样子?”

    我说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形状。我那火药性子的师傅砰的一声开了枪,随后又继续装子弹,开火,直到他的词儿全都用完了才了事,随后他就会平定下来,变成一支很和气的老滑膛枪;其实他不过三十四岁。过了一会儿他就说:

    “我的孩子,你得把这条河的形状完全弄清楚才行。”

    “好吧,我试试看,可是河会不会改变形状?”

    “你看,河岸正在垮,这条一千多里的河岸正改变形状呢。”

    我的情绪又沮丧不堪。有两件事我大概看得很分明了。一是想当领航员,要比所有人知道的更多;二是每过二十四小时,就得换个方式把它从头再学一遍。

    我常常看见领航员们凝神注视着河水,把它当作一本书来读;可是这本书却不能教给我什么知识。

    终于有一天,毕克斯贝先生似乎是认为我已经大有进步,可以在研究水相这方面下功夫了。于是他开始说:

    “你看见水面上那条挺长的斜线吗?那就是一个暗礁,并且还是个陡峭的暗礁。要是撞上了它,就会把船撞得脑袋开花。那条渐渐消失的水纹线,是暗礁的下头。船可以从那儿爬过去,决不会出什么毛病。”

    第二天下午值班的时候,毕克斯贝先生问我是否懂得下面几里路的开法。我说:

    “从尖嘴子上面第一棵沉树里面通过,再从第二棵的外面通过,然后……”

    “全说对了。一会我就回来。”

    但是他很久没有回来。直到我绕过了那个尖嘴子,开进了我有些担心的一段河道,他还在下面。我不知道他正藏在一个烟囱后面,看着我怎么办。我高高兴兴地往前开,心里越来越得意,因为他从来没有把船交给我单独驾驶过这么久。我甚至把舵轮卡住,嘴里哼着小调。

    突然,我的心猛跳到嘴里来了。眼前有一个可怕的陡峭暗礁伸展得很长,挺凶地横挡着船头!我立刻就吓得脑袋发昏,连忙把舵轮往下转,转得飞快;船躲开了那个暗礁,可是暗礁却偏要跟着撵!我直是逃,它还是一个劲儿跟着。可怕的猛撞眼看就要临头了。那个混蛋怎么还不来?无可奈何之下,我不顾一切地把警报的铃子敲得当当响,响得“闹翻了天”。疯狂的铃声中,旅客们吓得往船尾飞跑过去,轮船眼看着就要向河岸的树林猛撞过去。

    正在这时候,毕克斯贝先生从从容容地出现了。我心中满怀感激地欢迎他,焦急烟消云散了;他温和而愉快地向我发出了这些命令:“右舷停住!左舷停住!两边后退!”

    船犹豫了一下,停住了,船头在树枝中挤了一会儿,经过紧张的片刻工夫,它不大情愿地开始后退。

    毕克斯贝先生用天真的嘲弄口吻说道:“我的孩子,是有人招呼要上船吗?”

    我被他挖苦得满脸通红。

    “——我是要躲开一个陡峭的暗礁呀。”

    “你刚才所在的地方,三里之内都没有什么暗礁。”

    “可是我亲眼所见呐,那么陡直。”

    “开过去吧!我负责。”

    船小心地向那暗礁驶过去。暗礁在船头底下不见了,我们像在油里滑过似地通过了。

    “现在你明白了吗?那其实不过是个风礁,是风造成的现象。”

    “原来如此,我怎么能把它们区别出来呢?”

    “这要靠直觉。你往后自然会知道它们的区别,可是究竟怎么区别,你可永远也说不清楚。”

    事实果然是这样。水面成了一本奇书——它对我毫无保留地畅谈知心话,把水的秘密都清楚地告诉我。

    我终于学通了这条河的语言,能认识这条大河上的每一个细微的景色,像我对字母那么熟悉,这时候我就算是有了宝贵的收获。但是同时我也有了一种永远无法恢复的损失。这条壮丽的大河上一切的良辰美景和诗情画意都无影无踪了!我还记得当初乘船的时候看见的一次日落奇观。一片广阔的河面变成了血红色;河面上有一条斜着的水纹,闪闪发光;另一处有许多翻腾起伏的圜形波纹打破了水面的平静,艳丽多彩;左边河岸上长着茂密的树木,森林在夕阳中投下一片阴沉的影子,被一道很长的银色波光划破;墙壁似的树林之上,有一棵高高的枯树,摇曳着仅存的绿色树枝,在金色的光辉中,像火焰似地闪耀着。还有些柔和的曲线、反射的影像、光线柔和的远景;远近各处,逐渐消失的阳光在美景之上时时荡漾着,每一刹那都以变幻莫测的新奇色彩使它显得更加美妙。

    我心醉神迷地站着,像斟饮美酒似地欣赏着那幅奇景。但是终于有一天,我对河面上光辉灿烂和令人陶醉的美景,渐渐不大注意;再往后,我就根本不理会这些事情了。即令那次落日的景致重新出现,我会暗自解释:“这样的太阳表示明天会刮风;河面上那条斜的水纹表示下面有一座陡峭的暗礁,如果老是这样伸展,最近几天之内,会在夜里把谁的轮船毁掉;那些翻腾的漩涡表示那儿有一条正在改变的水道;那棵高高的枯树寿命不会长了,以后少了一个善意的航标,夜里通过这个模模糊糊的地方,怎么办呢?”

    哎,这条河上的神妙风光和美丽景色全都无影无踪了,这究竟是得到了莫大的收获,还是受到了莫大的损失呢? 

    (张友松译,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砰的一声开了枪”“装子弹,开火”表现出毕克斯贝先生的愤怒,他认为“我”应该熟知每一个河湾的形状。 B、毕克斯贝先生对“我”的领航技术比较信任,放心让“我”独自驾驶,没想到“我”遇到复杂情况仍无法应对。 C、暗礁与风礁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相像,而优秀的领航员常常能够根据对河道的了解和多年的经验来作出判断。 D、前半部分写毕克斯贝先生教“我”学做领航员,后四段跳转到对河上风光的哲思,虽显突兀,实则有内在联系。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毕克斯贝先生具有非凡的勇气、敏锐的直觉和强大的记忆力,这个人物身上浓缩了密西西比河上众多领航员的特质。 B、写“我”看到“陡峭暗礁”时,使用短句和感叹号、问号,这些言语形式与危急情况下人物的慌乱心态较为契合。 C、“密西西比河”这一意象不仅提供叙事的空间背景,推动情节发展,也是文中人物勇于追求、挑战自我的精神象征。 D、对回忆中河上日落的描写,时远时近,上下交错,看似毫无章法,却正符合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观察河道时的特点。
    (3)、“我”在学习做领航员的过程中,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
    (4)、经典阅读小组开展马克·吐温作品研习活动,阅读完本文后,同学们认为,文中的密西西比河作为一个审美对象,给人的感受充满着矛盾。请以“‘矛盾’的密西西比河”为题,写一个发言提纲,在小组内交流。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材料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 , 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材料三: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注】①谦:同“慊”,满足。②偾:覆败。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小人A闲居B为不善C无所不至D见君子E而后厌F然G掩其不善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宋元以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考钦定书。 B、“大学”在这里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与“详训诂,明句读”“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的“小学”相对。 C、“赤子”指初生的婴儿,用来形容人心地善良、纯洁,现多用来指报国之心,选文中的“如保赤子”意思是“爱护人民如同爱护婴儿一样”。 D、“孝悌”指孝顺父母,儒家极为重视孝悌,并将其作为仁的基础和根本,孔子还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主张将个人之孝推广开去。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表明儒家把“修身”作为整个道德修养体系的根本,使其成为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出发点。 B、《大学之道》课文选段中提出“八目”,将其梳理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条侧重功用,后四条专注方法。 C、材料二强调“诚其意”,朱熹认为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意”是心里最初发出的念头,道德修养的第一个念头必须真实,否则一伪百伪,因此君子“必慎其独也”。 D、材料三强调“齐家”,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一个家族统治千百万个家族。国君的家族十分庞大,家族内部常有纷争甚至由此导致衰败,所以,管理好整个家族是个大问题。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②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5)、如何理解材料三“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这句话,请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代指恋人。子,男子的美称,这里指“你”。衿,即襟,衣服的胸前部分。②嗣音:保持音讯。③挑兮达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谐“到”音。“达”谐音“踏”。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章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使用相同句式,一唱三叹,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B、以“纵我”之假设与“子宁”之反问对举,表现了女主人公娇嗔之情,情感在回旋之中渐次加强。 C、全诗三章,按时间顺序,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恋人的形象。 D、末尾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与客观时间的反差,将女主人公的情感心态很好地表现。
    (2)、此诗感情曲折多变,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如果能做到“”,就不会失败。
    (2)、鱼雁传书,寄托了古人对跨越时空遥寄相思的浪漫,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就用“”表达了即使鱼雁也无法传递音讯的愁苦。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的名句,如李白《将进酒》“”;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坚硬的石头是贺兰山,粗粝的树木是贺兰山,幼嫩的草芽也是贺兰山。龟裂的石缝是山上每一种植物通往土地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裂痕,你叫细碎的草籽如何抓住那些庞大而坚硬的石头?石缝向天,承接着时光,也迎接了雨水和阳光。当种子落进石缝后,它们会在时光中演绎出眼前的美景。石缝是贺兰山留给生命的通道。一座山的格局,不是体态的巍峨和高大,而是让所有想留下来的生命能够繁衍生息。

    石苔花印刻在石面上,五彩斑斓。那石头开花的光景,仿佛是从我的梦境中来。石苔花是大自然刻在石头上的岩画,而贺兰山岩画则是远古时期的人们种在石头上的石苔花,每一幅画面,都是他们生活、思想、文明的真实记录,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生活盛景,都留在了石头上。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时光深处的人们,笃定贺兰山就是一块宝地,便定居于此。他们的后裔在山的庇佑和黄河水的浸润下,从山川草木中汲取力量,获得繁盛。

    (1)、下列句子中的“光景”与文中加点字“光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二十年光景,他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 B、我们俩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C、十一点钟光景,大群的债权人在林家铺子里吵闹得异常厉害。 D、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表假设,引导读者从另一方面思考“石缝”对植物的作用。 B、就,表示顺承关系,说明种子扎根在石缝后必然会生长成美景给世人。 C、而是,与“不是”连用,表转折关系,说明山的格局不在外形,而在实质。 D、仿佛,不同于比喻中的比喻词,这里是“似乎”的意思,带有想象意味。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贺兰山有坚硬的石头、粗粝的树木,还有幼嫩的草芽。”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温也称低温症、低体温症。失温时,人体热量流失,且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失温会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还会产生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关保暖措施,失温最终可能造成死亡。①    :身体产热保暖的能力与散热的速度。保暖的能力关键看人们所穿的衣物尤其贴身衣物是否潮湿。通常失温在极寒冷天气下发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湿环境下衣物被冷水浸透,失温也可能在4-5摄氏度的天气情况下发生。身体失温发生时,成人可能出现寒战、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有睡意等,婴幼儿则会出现皮肤鲜红、发冷等。如果发现这些信号中的任何一个,②     , 如果测出体温低于35摄氏度,要立即就医。③     , 必须设法升高体温:进入温暖房间或住所,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采取相应措施温暖身体核心区域,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等。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人对这句话进行了延伸,提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认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