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日期:2024-12-26 考试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等或取材于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拙政园的留听阁用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二:
以自然风景著称的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地摹写了自然山水之美。然而作为一种艺术,园林不是机械地照搬自然,而是经过艺术的再创造,从而表达造园家的主观情思和理想真实。欣赏园林,即欣赏园林表现出的造园家的审美情趣,及由此情此景交融形成的抒情意境。造园家组织安排山水建筑所用到的物质的线条、体形、质感和色彩,是自然符号;而园林风景的题名、匾额、楹联等,应用的是文字形式的诗句词章,是人为符号。
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风景区和园林,历来都用简练的诗一般的文字点明景题,如西湖十景、承德避暑山庄的七十二景等,犹如西方公认的“标题音乐”,这种诗与自然风景的结合是我国造园艺术家独创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标题风景”。只要说出它的景名,游历过的观赏者心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形象的图画,可见题名在风景欣赏中的强化作用。自然美所引起的联想和想象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主观随意性,由于出身、经历、文化水平、艺术修养不同,各人对景色的理解和欣赏有很大的差异。而园林要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艺术家的审美观念,也必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对风景形象或景区所作的概括含蓄的命名题对就带有这种强制性,对观赏者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园林的创作构思,较重视意境的设计。造园家在构思时,往往先将风景区的意境,以简约的笔墨、诗的形式作一个概括,然后推敲山水、亭榭、花树等具体风景的布置,使之最合乎诗意。在园林大体完成后,就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在一些风景点的建筑和山石上配刻以题名诗句,这实际上是以“人为符号”对“自然符号”所组成的园林景色进行一次鉴定。《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工程告竣,贾政、宝玉、清客一行边赏景边为园中建筑风景题对。贾政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为何不能“生色”?就是因为园林应用的自然符号在表情达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直抒胸臆”,而题对能够画龙点睛地集中表现出艺术的生气和意境。
风景题对必须切题,言简意赅地概括出景色的特征。德国美学家莱辛说:“愈使它的人为符号接近自然符号,也就愈接近它所能达到的完美。”这种接近,不是粗浅的直接表露,而是要既含蓄又达意,要充分引起“比”“兴”,由景生情,以辞表意,来抒发景物所包含的深层意蕴。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和留听阁,均为赏荷之处,而二者的题名都没有直接和视觉关联。远香堂主嗅觉,留听阁主听觉,题名都很有新意,既点出了二处的风景特色,又沟通了视觉、听觉、嗅觉之间的联系;并使游者联想起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因而增加了审美的感受。这是我国园林利用古典文学遗产的一个佳例。
(摘编自刘天华《〈拉奥孔〉与古典园林——浅论我国园林艺术的综合性》)
材料三: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焖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园林为文人提供文学创作的基地,同时文人的高雅情致与美文意境也成为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 B、造园家造园时通过题名、匾额、对联等文学书写形式,使物质与精神互为生发,相得益彰,较好地表现出造园家的审美情趣。 C、拙政园的“拙政”源自“守拙归园田”,这个命名也意味着“人为符号”对“自然符号”所组成的园林景色进行了鉴定。 D、《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命名不仅要有细致的审思,还要追求文辞华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林创作中以诗概括意境,据此推敲具体风景的布置,这与诗歌创作中选择意象表现意境有相通之处。 B、游客对园林景色的观赏会受到自身经历和文化修养等的影响,产生不同的观感,这是命名题对带有强制性的原因之一。 C、构园物质的线条、体形等自然符号很难完全地表情达意,因此需要用题名和匾额等人工符号来直接接近自然符号,弥补它的不足。 D、拙政园的远香堂和留听阁,均为赏荷之处,虽题名不同,但都能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增加审美感受。(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 )A、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 B、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源自宋朝苏东坡的词“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将游者与风月融为一体。 C、苏州名园狮子林正厅里的《五松图》,苍劲青翠,正好与园内松景对应,体现了狮子林的设计者之一元代著名画家倪瓒卓尔不群的魅力。 D、扬州个园假山上的住秋阁前题有郑板桥所题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寻”,巧妙道出四季景色变幻和光阴流转,可见园主的妙思和情趣。(4)、请分析材料二画横线的两处短语在文段中的作用。(5)、材料三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对三个名称进行评价和分析。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玛雅人面具
徐则臣
那段录像很多朋友都看过,我没有瞎说。录像中,那座倾圮的金字塔废墟一样瘫在奇琴伊察。千真万确。现在只有画外音般植入的解说,金字塔和人声、风声、鸟叫声都在,人不见了。
人叫胡安。他是个做面具的,纯手工。那天,出版商朋友陪我从高大丰肥的热带树木的阴凉里走出来,一群叫卖声热浪一般扑面而来。朋友说,墨西哥的面具一定要带一个回去。我是木匠的儿子,见到好木工就起贪心是遗传。我爸是全镇最好的木匠,我爷爷也是,据说我爷爷他爸也是。总之,我出身木匠世家。我爷爷,家具之外最拿手的就是脸谱面具。那时戏班子化妆买不起油彩,就让我爷爷把张飞、关羽、包公的脸谱做成面具,往脸上一扣,可以反复用,又不伤皮肤。到我爸,不做面具,艺术抱负放在了木雕上,但我家里堂屋东山墙上挂着大几十个面具,有我爷爷的手艺,更多的是五湖四海搜罗来的。
景区外卖面具的摊子一个挨一个,大同小异。看见胡安手工制作的面具,我两眼为之一亮。除了太阳神、蛇神等常见的玛雅人图腾,他把日常生活雕到了面具上:有人在渔猎,有人在吃穿。
他穿着玛雅人的民族服装,留长发,下巴垂下一绺小胡子,盘腿坐在一堆面具后面的地垫上。刻刀平稳地在木头表面前进,一条条木头片轻微卷起。刀起木落。几个动作过后,开始给面具开眼。如果把之前的走刀比作大写意,那现在就是工笔。他刀下的眼睛也是挖出两个框框,但你就觉得那眼睛是有神的,好像框框里面真有两只会转动和聚焦的眼睛。面具在他手中变换位置,我分明觉得一双眼睛从不同角度盯着我看。
我用磕磕巴巴的西班牙语问:“多少钱?”
胡安头都没抬,刀搭在膝头正做的面具上,右手五指张开。
我回他:“不贵,值。”
胡安抬起了头,真正让我震惊的事来了。如果不是在墨西哥,如果这不是一个做面具的玛雅手艺人,我就要用汉语问他老家哪里了。天地良心,他比很多中国人长得更像中国人。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脖子比别的玛雅人都长,身体也比其他玛雅人瘦高。
关于玛雅人是中国人的后裔之说,略有耳闻,零零散散也看过一点资料。中国人和玛雅人的确外貌相似,文化也十分接近。当然,也似乎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玛雅人跟中国人没任何关系。这事儿不归我管,咱们说的是胡安。
“这个雕有金字塔,跟他们的都不一样,”胡安说,“先生喜欢我们的金字塔!” “何以见得?”
“直觉。”胡安一笑。真是太中国了。“有一处金字塔您肯定没见过。”
“哪儿?”
胡安比画了一个位置。那地方我朋友显然也蒙了。胡安用西班牙语跟他解释。我朋友对我说:“值得去。”
他们俩用西班牙语已经顺便谈好了行程和价钱,由胡安开车带我去。走前他向我伸出手说:“我叫胡安。幸会。”
奇琴伊察不大,出了城二十分钟不到,驶过一条两边灌木和树林如屏障的沙石路,路越走越细瘦,在一块覆满青苔的方形巨石前,胡安停车熄火。我跟着他穿过一片热带雨林……一座荒芜散乱的高台矗立在一片开阔的林中空地上。毫无疑问,这个倾圮的高台曾是古代祭祀用的金字塔,灌木、荒草、苔藓和碎石遮蔽不了它内在的秩序。我突然生出一个强烈的感觉:它静静地伫立在这块平地上,已经等了我很多年。我决定把它拍下来。
路上我问胡安,为什么这座金字塔在奇琴伊察也鲜有人知?
“是人就有盲点。”胡安说,“眼睛并非任何时候都看得见。”
回国的日期到了。回到家,收拾停当,我把面具拍照,跟胡安带领我的金字塔遗址之行的录像一起发给了我爸。
先反馈回来的是对面具的意见:“做得真是好。高人。”
十分钟后又来一条微信:“录像里谁在说话?”
我回:“胡安啊。镜头里的那个玛雅人,面具就是他做的。”
“哪有什么玛雅人?”
我刚要回,微信语音电话打过来了。
“连个人影都没见着,”我爸说,“你确定他是什么玛雅人?”
“当然是玛雅人!”
“就是没人。”
我把语音电话挂着,查看发给我爸的视频。前前后后又拖着看了三遍,他的声音在,该有他身影的地方,现在像空气一样透明。我爸在电话里问:
“他说的啥?”
“我哪知道。听不懂。”
“听着,有点,耳、耳熟。”我爸结巴了。
“有时间你回来一趟,面具带着。”然后没打招呼就断了语音通话。
如果不是我妈电话,我会推迟几天回。我妈说:“你爸脸色不大对。”当晚我就买了机票回老家。我爸一向不苟言笑,脸板得更硬了,经年的土地板结了一样。他把面具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最后目光都落在空眼眶上。
“手法像。”我爸说。
“什么手法像?”
“老二。”
我看看我妈。我妈小声说:“你二叔。”
“他不是早死了吗?”
“是失踪。”我爸纠正,“再没回来,就当死在外头了。”
有点蒙。我竟然听了四十年的假消息。
我爸一屁股坐到老式藤椅上。“老二发火时,嘴里吼的跟录像里那声音一模一样。”
二叔是我二爷爷的儿子,从小和我爸一起跟我爷爷学木工,天赋极高。我爸说:“他最拿手的是面具,得你爷爷真传。”十八岁,我二叔就跟胡安一样,能把空眼眶挖出眼神来。
我爸也是个木工好手,其他的活儿都不比二叔差,但面具之眼不及。那时二叔代我爷爷给县剧团做面具。某天早上,我爸先到工房,看见我二叔头天做的面具放在案子上,虽然尚未彻底完工,但那空眼眶里流转出的眼神依然诱人。我爸说,他的嫉愤之火瞬间拔地而起,关上板门,拿起刻刀。刀刃刚切进木头,二叔推门进来,大吼一声,把我爸揪翻在一堆木屑刨花上。二叔拿起面具,对着右膝盖猛地一磕,薄薄的面具裂成五瓣。
“爸,您确定二叔吼的跟胡安说的一样?”
“年头太久,”我爸的声音衰弱下去,“听到你那个什么玛雅人胡安的声音,我好像又想起来了。”
“然后呢?”
“你二叔第二天没来干活。第三天也没有。从此就消失了。”
消失既久,形同消亡。
二叔唯一的遗迹,是挂在山墙最高处的面具——碎成五瓣又拼接到一起的颜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颜回的这出“侍读”孔子的地方戏,主要是演来供批判之用。颜回的右眼五十年前被我爸挖了一刀,眼神只能斜视了。我爸让我把玛雅人面具也挂上墙,跻身于众多面具中间。我爸盯着挂好的面具,背着身问我:
“你说,那个胡安是什么人?”
“墨西哥玛雅人啊。”
半个月后,墨西哥的出版商给我邮件,他去了奇琴伊察。很遗憾,掘地三尺也没能找到胡安。他雇了一名当地的向导,驱车到了那条砂石路的尽头。他看到了那块大石头,但转进热带雨林后,披荆斩棘走了两个半小时,也没发现哪儿有林中空地,更没见着视频里的那座金字塔。
“全是树,一棵接一棵的树。”他用诚挚的文字跟我说,“兄弟,我尽力了。”
鉴于我们长期愉快的合作,我想我不应该对他有所怀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录像设置了悬念,引出了下文对胡安和金字塔的叙写。 B、正是感觉“我”对雕刻金字塔面具有所青睐,胡安热情推荐并带“我”去探寻不为人知的金字塔遗迹。 C、父亲看着“我”带回来的玛雅人面具那空眼眶流露出来的眼神,便开始产生了异样的猜想。 D、二叔的“消失”成为家人的死结,更是父亲解不开的心结,这件事也随寻胡安未果而不了了之。(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胡安雕刻面具时的精妙描写,既是对他技艺的赞许,同时又对后文二叔的形象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 B、文中描绘热带雨林深处金字塔的场景,不仅增加了神秘色彩,也让“我”认为自己与金字塔具有某种机缘。 C、从“我爸”土地板结一样的脸、结巴的言语和衰弱的声音里,读者看到了一个内心沉重、情感复杂的父亲形象。 D、“面具”是文中的一个重要物象,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在文中多次出现,串联起相关情节,使结构更加严谨。(3)、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文学短评。经讨论,同学们提出一个共同的话题:文化的传承与相通。请围绕这个话题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学短评。(4)、本文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炎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恶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② , 区冶③不能以必④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 , 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
【注】①埃墨:烟灰。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③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④必:判断。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E任其身F则G焉得H用无失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给予,与《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意义相同。 B、全,保全,与《孔雀东南飞》“足以荣汝身”中的“荣”字用法相同。 C、形容,指形体容貌,与现代汉语“喜悦之情难以形容”中的“形容”完全不同。 D、涂,通“途”,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意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生活贫困,面对鲁君的赏赐做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孔子对其所言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保全名节。 B、孔子信任颜回,子贡告诉孔子颜回偷吃米饭后,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C、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能言善辩的孟卯与马服造成的。 D、材料二运用比喻说理,通过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形象地阐释了识人之道。(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
②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5)、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庭前桃
韦庄
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
皆言洞里千株好,未胜庭前一树幽。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①愁。
五陵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
【注】①息妫(guī):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又称桃花夫人。因美貌被逼入楚,嫁给楚王,入楚后一直保持沉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曾经同渔父一起泛舟畅游桃源,闲笔不闲,自然地引出桃树这一话题。 B、颔联运用衬托,突出了庭前这株桃树清幽的特点,表达了对洞里桃树的厌恶。 C、末句以“莫引”二字鲜明表达了诗人对五陵公子排遣富贵闲愁方式不认同。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2)、颈联是如何对庭前桃进行描写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二(1)班准备开展“学会交往”主题活动,拟征集相关格言。有同学认为,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倡导以“恕”道为行事准则,推己及人的两句“ , ”就很合适。(2)、古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莫衷一是。如司马迁认为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 , ”。(3)、李白《将进酒》中“”表示不惜典当来换取一醉,照应“千金散尽”;“”一句跨越时空,情感强烈,与开篇之“悲”遥相呼应。(4)、在古代诗歌中,植物的凋零很容易引发诗人的伤感之情,比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拥有“西湖”之名的景致①数不胜数 , 除了天下闻名的杭州西湖外,惠州西湖也堪称是我国西湖中的个中翘楚。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区,由西湖和红花湖景区组成。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其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苎萝西子”之美誉。历代以苏东坡为代表的445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为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孙中山、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惠州从事过革命运动,在西湖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些历史古迹和革命胜迹与西湖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②相得益彰 , 湖光山色,风景迷人。
西湖景点中,苏堤是北宋苏东坡留在西湖的名迹之一,横亘平湖、丰湖之间,堤上筑有西新桥,是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由东坡资助修建。东坡当年捐资修堤,既是体恤惠州人民划船涉水之苦,也在平湖丰湖之间筑起了一条观赏西湖风光的通道。九百多年间,苏堤西新桥几经修建,堤上湖上,月色依然,历史的变革,世事的沧桑尽写其间。每当月明星稀,水面金波璀璨,湖光月色,景同瑶岛。清文学家吴骞有诗云:“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故称“苏堤玩月”。
(1)、根据原文语境,用其他成语替换原文中加点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括号与破折号都能表示解释说明。文中画横线的括号能否替换为破折号,请说明理由。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代的翁卷有一首颇有意趣的小诗《山雨》:“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诗题是“山雨”,诗人反而极力写天晴。诗说整整一夜,月光照着林间,星星在天上闪烁。不但星月灿烂,连一丝云都没有,也没听见雷声。三、四句却突然一变,肯定的认为这座山以外的山曾经下过一场大雨。明明天晴,诗人为何肯定他山一定下过雨呢?这首诗其实包含着一个潜藏的逻辑推理。
因为下雨溪流必定水急
而此山没有下雨
所以必定是“他山落雨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比如高中语文课本里: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 ____,____;____,____。学点逻辑,可以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增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形成排比。(2)、亚里士多德认为格言是去掉逻辑推理的形式后剩下的结论,所以,格言都有自己的隐含前提。请从下列两句格言中任选一句,参照画横线句子的推理形式将其隐含前提补充完整,形成完整的逻辑推理。①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春光和腐烂都值得被看到,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