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日期:2024-12-04 考试类型:期中考试

一、班级开展“登临”为主题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22分)

  • 1. 活动召集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天高云淡,举目临眺,辽阔的山川田野,总能激发人无限的遐想。此时你不仅可以俯瞰碧波万、锦鳞游泳,也可以饱(lǎn)____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还可以 【甲】 。视角的变化,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受。秋色澄(chè)____了心灵,让人不知不觉便沉(jìn)____于这秋意中。一起去登高吧!

    (1)、按拼音填写汉字,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碧波万 ②饱(lǎn) ③澄(chè) ④沉(jìn)

    (2)、结合语境,为【甲】处补写一个合适的句子。
  • 2. 古诗文中亦不乏登临之作,请你根据积累,补全下面梳理单。


    出处

    名句

    情思

    想象之景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浮光跃金,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喜悦

    李白《行路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

    乐观

    眼前之景

    欧阳修《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

    悠闲

    温庭筠《商山早行》

    , 人迹板桥霜。

    愁思

    张岱《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恬淡

    结论

    我们发现,古人登山临水,不仅为领略自然之美,还是为

  • 3. 关于“十里琅珰”景点中“泉声时伴风篁韵,茶味长留谷雨”这副对联的尾字究竟是“春”还是“寒”,小哲和小江有不同意见。你认为哪个字更合适?结合对联知识和内容,简述理由。

    我认为是 , 理由:

  • 4.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

    【甲】

    它以难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节选自《艾青诗选·太阳》)

    【乙】

    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群星倦了,一颗颗地散去…… 

    黎明——这时间的新嫁娘啊 

    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 

    从天的那边到来…… 

    我们的世界为了迎接她, 

    已在东方张挂了万丈的曙光……

    (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

    【丙】

    光给我们以智慧 

    光给我们以想象 

    光给我们以热情 

    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节选自《艾青诗选·光的赞歌》)

    (1)、【甲】【乙】【丙】三则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艾青“诗中有画”创作特点的一则是
    (2)、“太阳”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请结合《艾青诗选》全书,概括这一意象的特点。

二、阅读(27分)

  • 5. 散文阅读。

    老水车旁的风景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仿古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皆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面似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都是景区雇了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收入微薄。幸而,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对于那来路不明的小姑娘,当地人内心有些犯嘀咕。她的行动,便被置于许多双有责任感的眼睛的监视之下。但她一如既往地对人们有礼貌,还特别感激当地人收留她。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来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受气。”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女脸上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的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经历了二十几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小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住哪儿去吧。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的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好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妖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岂能让不相干的人占了便宜?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又没过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村里负责的人竟不知拿老妪那一间半祖屋怎么办才好了。景区内的门面房是在涨价,但他也不敢自作主张改造,装修了或租或售,因为他怕有一天少女突然出现,手里拿一份什么证明,使村里损失了改造费和装修费,甚至落个非法出售或出租的罪名……

    那景区至今依然游人如织。

    那水车至今还在日夜转动。

    那一半老屋子,至今还闲置着,越发破败了,再不改造和装修,不久就会倒塌…… 

    (选文有删改)

    (1)、小乡村变身旅游胜地,老水车旁的风景也变了,请结合文本完成填空。
    A.
    B.爱笑的少女和老妪
    C.
    (2)、作者在故事中巧妙设置了几处变化,请在甲乙两组话题中任选其一探究。

    甲:文中老妪的外貌有明显变化,阅读文章划线语句,赏析作者这样描写的妙处。

    乙:文中村民对少女的称呼有变化,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探究其变化的妙处。

    (3)、作者在文末三次使用“至今”一词,请据此说说你对文章结尾老房子“越发破败

    了,再不改造和装修,不久就会倒塌……”的理解。

    (4)、2022年,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梁晓声的散文集《小人物走过大时代》,请结合文集书名和推荐语,说说编辑为什么收录《老水车旁的风景》在该文集中。
  • 6. 阅读下面的三组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啥越来越多人爱上了“新中式”?

    ①巴黎奥运会上,18岁的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员邓雅文夺金后,头戴发簪,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年轻人身穿汉服,走在城市街头、旅游景点,成为一道风景;传统服饰元素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专业舞台,频频引发关注。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服饰为代表的“新中式”美学风靡一时,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

    ②不少年轻人都表示想为自己和家人置办一套典雅又时尚的“新中式”服装,作为过年的“战袍”。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将自己这种心态戏称为“中国血脉觉醒”。所谓“新中式”,其实并没有精确的定义。在当代年轻一代消费者看来,那些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的服装,都可以被归类为“新中式”。只不过,它并没有多么的隆重华丽,而是更注重追求日常穿搭的简约与实用感。

    ③“新中式”的新,也恰体现于此。它并不是对传统元素的大量堆砌,而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完成对服饰与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探索。当然不只是服装,近来在家居装潢、奶茶餐饮、美妆时尚等多个领坛,都能看到“新中式”的影子。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2个月来“新中式”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0%。

    ④【A】新中式为何能火出圈?首先因为它是足够有美感的。那些加入刺绣、盘扣、水墨等经典中式元素的服装,那些运用提花、扎染、古法花丝等传统技艺的工艺品,那些有着“复得返自然”意境的家居装饰,几乎都透视着独特的东方美学基因。【B】特别要指出的是,“新中式”背后承载着的其实是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现代生活也正在从这个庞大的“宝藏库”中汲取着意想不到的灵感与能量。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为一种物品买单,更多的是看重其背后所承托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安踏主创团队设计的中国代表团奥运会领奖服,融入了立领、盘扣、龙麟等民族服饰元素;90后女生设计出中国航天系列主题汉服,展现对“硬核浪漫”的想象……内涵与美感并存的“新中式”服饰,经由Z世代的创新创造,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

    ⑤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将传统文化作为表达自我态度的新方式,这背后其实是他们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他们将文化穿在身上,内化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在从中获取一种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

    ⑥悄然刮起的这股“新中式”风,似乎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依然心存敬畏,但也可以不只是远观,它有很多种鲜活的打开方式,人们也可以在一种更松弛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美学魅力。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期待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服饰,在Z世代的创新创造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向世界讲述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①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中式奇幻动画片《中国奇谭》,广受好评。开篇即巅峰之《小妖怪的夏天》,在借道西游记的故事路径下,徐徐展开中国风的画轴,猛然间却发觉讲的是一只社畜小猪的故事。无论是恼怒于下属教他做事的熊教头,还是叮嘱多喝水心疼儿子熬夜到头秃的猪妈妈,都是当代年轻人基于自身感受,而对西游故事进行的重构。当然故事无论如何翻新,传达的总是惩恶扬善这些中国文化中最为根本的道理。

    (选自《文汇报》文艺评论)

    ②穿中国衣、喝中国茶、看中国剧,已成为世界向上青年的标准动作。【C】据中国外文局统计,“孔子”“功夫”“春节”等一大批传统中国词汇,已由英文翻译还原为汉语拼音,直接活跃在西方语系中,而“一带一路”“中国梦”“高铁”“支付宝”等一批时代新词,也已获得了世界范围的高度认同,成为世界年轻一代交流的共通话语。

    (摘自网络评论)

    (1)、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式”潮流生活内容丰富,我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和增长率预计将逐年递增。 B、“新中式”服装并不华丽隆重,是因为日常穿搭要注重简约实用,外观不再重要。 C、《小妖怪的夏天》广受好评,源自于年轻人对西游故事的形式、道理进行了重构。 D、“新中式”风潮,启示我们可以用更多创新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文章经常会使用一些特殊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论述的效果。材料二第④段和材料三第②段中的画线语句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从【A】【B】【C】中选2处分析。
    (3)、《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你的同学准备阐述“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和包容力”这一观点,请你从上述三则材料中筛选并提炼相关内容,帮助他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关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三、诗文通今古(21分)

  • 7. 诗歌鉴赏

    【甲】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乙】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 , 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而叹曰:“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飘然有出尘之想。①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A.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B.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以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敬夫:张栻,字敬夫,号南轩,理学宗师,“湖湘学派”代表人物,朱熹好友。②高墉:高墙,城墙 ③晻:昏暗不明。④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⑤汲汲然:焦急迫切的样子。⑥次第:逐一陈述。

    (1)、按要求填空。

    ①阅读甲乙诗文及注释可知,甲诗中故居的主人贾谊,乙文中提及的 , 都曾被贬官。

    ②乙文中提及的“范公之书《岳阳》”指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划线句①表述的意思与《岳阳楼记》中“”一句相近。

    (2)、联系所学,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课文内容

    选文内容

    释义

    政通人和

    岁丰人和

    元方入门不

    而叹曰

    予作文以记之

    而以书来予记之。

    予观夫巴陵

    而知兹楼之

    (3)、对乙文中划波浪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理解:朱熹的这篇《扬江陵府曲江楼记》和范公的《岳阳楼记》一样,都是受到好友嘱托才写成的,且两者都写了自己登楼所看到的景象。

    B、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

    理解:(朱熹)想和张敬夫一起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张九龄的风采来满足自己平素里的心愿。这表现了朱熹对张九龄的追思与认可。

    (4)、文人诗者常触景生情,请结合诗文,完成以下探究。

    诗文

    所见之景与特点

    抒发的情感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诗人看见贾谊的古宅里秋天的枯草,寒肃的树林和西斜的落日,所见之景具有

    的特点。

    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

    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

    ②张敬夫看见

    (5)、结合本文后两段和《岳阳楼记》内容,分析朱熹的写作目的与范公写《岳阳楼记》的目的有何不同?

四、作文(50分)

  • 8. 在某部校园题材的电视剧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两位老师在谈起某个话题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观点。

    老师A说:我不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学生们回忆起自己的中学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老师B说:我正好跟你相反,我不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学生们回忆起自己的中学生活,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习。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自身经历或阅读体验,写一篇作文。

    【提示】你可以叙述经历,表达感悟;也可以提炼观点,展开论述;也可以发挥想象,创写故事……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